《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 川著
摘录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劳凯声序:也许是教师生涯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或者是成人社会所共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板起脸来说教的文章。然而,在当前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教育能否建起一道无形的篱笆,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这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说教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关心“人”的成长应该是教育的一种情怀。
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哪里的个性没有得到保存,受到压抑或被忽视,哪里的教育就不能完全实施。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化的”,学校不应当拘泥与规则和机械性式的死板运作的体制,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式自发地出现在学校里。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对规章制度的被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难寻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循规蹈矩之人,他们学富五车,却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缺少必要的公民素质、仁爱精神,甚至缺少基本的仁义之心,同胞相妒、手足相残。因此,教育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张文质序:在他的追问中,始终怀有一种正当的力量,“个人是最珍贵的”。“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相信教育的正义与高尚,也就是相信人类精神锋利的光芒。我们可以嗅出这里的乌托邦气息,看到一颗没有被黑夜与习俗所摧毁的童心在跳动。童心总是与帝国作对。童心可以使“另一种声音”冲破各种钳制与规范,而赢得自己的旋律。
在肖川美好文字的背后,是人性的多姿多彩,是无数蓦然回首之后的动情时刻,“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摩罗语),心灵因关怀而多情。里尔克甚至说:“歌咏就是存在”,体验生活的美妙意味是一个需要修炼与学习的过程,更需要心灵对世界深刻、持久的凝视。
肖川自序:当代西方思想家柏林有言:“思想家不是时代进步的动力,也不是时代进步的征兆,他们是时代进步的代言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写作中得以梳理。文字的奇迹也可能变为生活的奇迹——我们的认识、阐释、命名和书写能够将人性的尊严以及优美的光辉赋予我们的生活。更何况我们的时代需要思想,我们的教育需要思想。让我们能自由地、充分地交流——以美好的心情和语言,以美好的理想与文体。 谢谢分享! :handshake 谢谢分享! :handshake:handshake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最好有全文提纲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