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实现 发表于 2012-8-3 16:51:46

职称考试小学语文 专业素养考查

第二部分专业素养考查(100分)




…………………………………密………………………………封………………………………线…………………………………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40分)

        根据提供的教材《黄鹤楼送别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按照新授课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本文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2.写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并作简要分析。(10分)
       



3.注意: 下面两题中只要选做一题。申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甲)题;申报小中高职称者做(乙)题。
        甲:请你为本文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20分)
          乙:请你为本文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20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五、解题(40分)

(一)        积累与运用(12分)
请将1—4题的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序号        1        2        3        4
答案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星罗棋布   流连忘返出类拔萃   安兵不动
    B.千帆竟发   抑扬顿挫   文质彬彬   以身许国
    C.老生常谈   惟妙惟肖   扶老携幼   高瞻远瞩
    D.视死如归   举世闻名   搏学多才   不白之冤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改一改长话累赘、空话讨厌、假话欺人、废话误事的会场很有必要。
   B.假如我们把华罗庚的记忆也留下来的话,那么我们将在科学技术有所帮助。
        C.我们顺利地按照张师傅教给的方法,排除了故障。
   D.人们常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B.读诗,他推崇文丁祥的《过零丁洋》,称之为“诗中极品,千古绝唱。”
   C.“孩子,”她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幸福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D.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常告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应该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
4.下面语句变换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2分)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我不可能不认识张玉。——我怎么可能不认识张玉?
   C.王威可能知道了这件事。——王威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D.这位客人,只能住山顶的旅店。——山顶的旅店,只能住这位客人。
5.注意:名句填空(4分)申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1—4题;申报小中高职称者做5-8题。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
   2.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
3.__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4.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5.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
6.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
   7.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
   8.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




…………………………………密………………………………封………………………………线…………………………………
(二)仿照下面例句,展开想象,写一个以“书籍”开头的句子(4分)
例: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注意:古诗文阅读(6分)申报小学高级职称者做甲题;申报小中高职称者做乙题。
(甲)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①矣,而或不达于事②,识其大③矣,而或不知其细④,舍问,其奚⑤决焉?                      (《孟涂文集•问说》)
注释:①明:懂得。   ②达于事:用于实践。③识其大:(即使)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④细:细微末节。⑤奚:哪里。
1.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字:(2分)
①非学无以致疑:_______________   ②非问无以广识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2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字(2分)
骨已尽矣:_________________      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是,请在正确序号上“√”。(2分)
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2分)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觉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A。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明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他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B。“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的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心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酣睡的香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阅读全文,说说读“磨脑子”的书有哪些益处?应该怎样读“磨脑子”的书? (5分)


2.联系实际,你认为文中横线处还可以填入哪些“应当适当拒绝”的内容?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格式与上文一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A、B 两句的意思分别是:(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用了许多对比的写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



5.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7分)
《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鲁滨孙漂流记》
情节:(3分)


体验和感悟:(4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六、命题(20分)

1.根据提供的教材《黄鹤楼送别》,为五年级学生命制一道阅读分析题。
要求:①自己确定一个命题的角度;②不得照抄文后的练习题;③做好参考答案;
④附评分说明。(10分)





2.注意:本题为选答题。申报小学高级职称者选答(甲)题;申报小中高职称者选答(乙)题。




…………………………………密………………………………封………………………………线…………………………………
        甲:根据提供的教材《黄鹤楼送别》,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道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题,做好参考答案并拟定评分说明。(10分)
    乙:根据提供的教材《黄鹤楼送别》,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道考查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试题。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做好参考答案并拟定评分说明。(1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称考试小学语文 专业素养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