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质何时超过日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竞技体育在世界赛场上不断斩金夺银,2008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更是在中国发扬光大,然而近日《信息时报》报道,最近20年我国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一倍。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二战前,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被当作“东亚病夫”的中国人一直嘲讽其为“小日本”,可随着体育运动的开展、营养饮食的推广、卫生保健的提高,“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扎实推进,促进了日本人身体发育。1959年,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时,日本人身高开始超过中国人,并保持良好发展,成为人类体质发展史上的奇迹。
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纪实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轰动全国,中国孩子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和意志的担忧。13年后,再次迎来中日学生比赛,在攀登居庸关长城以及定向挑战对抗赛中,中国学生表示:“韩日学生体能比我们好,他们中途不用休息,而我们需要歇很久才能恢复体力。”既有观念意志方面的原因,也有体能差异的原因,只是后者未引起足够警觉。而今,有人认为这一问题加剧了。
多次青少年体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同龄组均低于日本。
1995年调查发现,日本青少年的营养水平、生长发育、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均好于中国,具有肩宽、胸阔、腿粗、胳膊粗的特点。20岁的北京人与东京人背肌力相比,男子平均差16.2公斤,女子平均差14.4公斤;垂直跳,男子差5.7 厘米,女子差6.7 厘米;手球掷远,男子差3.6米,女子差2.7米;每分钟跑,男子差5.6米,女子差6.3米。
2005年,我国青少年在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方面均继续全面下降。日本男性平均身高170.7米,中国169.7米。不过,中国足球队员的身高仍然超过日本,但是由于技战术水平不行,仍然一再失利。
我国七成人处于亚健康和患病状态,八成三大学生近视眼,6000万残疾人,3亿人体重超标,7亿人职业病,几乎每个人都有牙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成为三大死亡病。许多人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保命,死要面子活受罪。
日本妇女平均寿命达到86岁,男性80岁,是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1900年与日本相差5岁,发展到相差10岁。
当然,日本中老年的身体健康状况比20年前好,但是年轻人的体质却越来越差。不过中国青少年体质并没有因为这个机会超过日本。在金牌数量直线上升的情况下,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却每况愈下,两者并非呈正相关性。靠有限的世界冠军撑不起民族的脊梁,更不能“一俊遮百丑”。身体强壮起来,才能保家卫国,才能人才辈出。只有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全面改善,才能保持金牌优势。
青少年体质弱,究其原因,教学课时多,学习时间长,作业量大,片面追求升学率,活动时间少,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等。日本学生早睡、早起、吃早饭,冬天穿短裤和裙子锻炼,不怕冷,多运动,完善广播体操。学者指出:“中国孩子要想在总体上赶超日本,必须改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
少年强则国强,壮年壮则国壮,老年康则国康。15年前《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孙云晓所言:“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我国有关方面正在加以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但愿不久将来能够得到有效的改观。 中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之时即青少年体质何时超过日本之时 中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之时即青少年体质超过日本之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