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生解题中的经济意识所想到的
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在数学报上看到一道题,正好用作复习题用:小明6元钱买了3尺布,买海绵用去2元,水彩笔用去4元,花了两天做了2个玩具,问每个玩具值多少元?大多数学生解答都正确,(6+4+2)÷2=6(元)。将一些多余条件没用,使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对于求简单平均数应用题掌握还可以。可是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每个玩具6元只是玩具的材料成本,这道题要求每个玩具值多少元还得加上小明的两天功夫钱,所以要比6元钱多。我听后令我眼睛一亮,他能将一道普通的数学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做的玩具还得加上人工费,是我所了不及的。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学生都能计算,但不一定能较好地理解,科学地解答,因为根据学生在多年的数学学习中训练而成的习惯,通常数学题只有一个答案,从教师来手,也是过多的依赖教材,凭借过去的经验,侧重追求分数,脑中想的、手中做的、眼睛看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很少去思考学生数学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过多地偏重数学教学与习题的解答,缺失了其时代性、社会性、选择性和综合性。这一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今天的教育必须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必须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 有新意 小孩很有思想啊 同学能这样考虑问题,好样的! 楼主,你的学生太棒了! 有创意!!!!:handshake :handshake 你的学生太棒了! 楼主,真羡慕你,因为你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学生啊! 楼主平时引导有方啊。羡慕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