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学设想
《瀑布》教学设想《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它描绘了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小诗虽短,却感情激越,为了使这首简练的小诗在学生头脑中丰满具体起来,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教学的:
第一方面,以读为主,注重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语感。
我把读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步:创设情境,培养语言的形象感。
在揭示课题后,电脑播放《瀑布》一课配乐配画的诗朗诵,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观看多彩多姿的画面,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精美画面的气氛渲染中,试着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感知优美的诗句。并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建立生动的表象。此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诗中表示“听见、看见”的词,然后因势利导板画山路,让学生用“脚印”贴出诗人在“听见、望见、仰望”时的不同位置,并说为什么这样贴,从而清晰地把握诗人的观察顺序——从远到近,理清全诗脉络。这一环节,既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映在脑海中,培养了语言的形象感,也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步:品词析句,领悟语言的意蕴感。
为达到这一要求,我分了四个层次让学生品赏语言文字:第一层,让学生自由读文,找出自己认为最美又最难理解的句子。第二层,通过在游览过程的情境中引读这些句子,让学生将景、情、文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第三层,让学生读句子,提问题,并抓关键词说说自己的理解,比如在体会瀑布的声音时,就抓住“叠叠”一词让学生想象层层大浪涌上岸滩发出的声音,用“涌”字,让学生理解浪又大又急。第四层,在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等句的含义时,利用电脑播放与这些诗句相关的画面,化诗为画,使真实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具体形象,同时结合他们自己做的诗配画,就能非常直观地让人感受到瀑布鲜明动人的声、色、形、态,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与作者产生深深地共鸣。
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诗意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采用电脑VCD范读,其次是引读,然后在模拟的游览过程中分小节朗读,第一节先指名读、后齐读,力争读出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第二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以体会诗人那种出乎意料的惊喜,惊叹之情。第三节采取指名读、范读、自由读结合的方法,力争体悟瀑布的伟大与飘逸。最后,在音乐声中练背全诗,使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语感。
第二方面,在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以达到“主动、互动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气氛。
比如,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文大意,摸清写作顺序,诗文脉络并质疑之后,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并在自主充分学习的基础上,采用组内交流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这一形式,以使学生课堂上接受信息的途径更立体化。新的课堂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的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没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必须明白教学归根到底得学生自主学,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智能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均无法由教师直接教给,而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学。
事实表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主学习中都能找到较为恰当的学习方式,如在学第一节诗,体会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时,大部分学生就选择了朗读及查重点词来理解的方式来学习。在学第二节描写瀑布形色的句子时采用了画画、朗读等方式。学第三节有关近看瀑布的样子时,则采用了质疑及朗读体会等方式。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变苦学为乐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第三方面,在教学中我还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直接,更高效。
这节课用了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瀑布的壮美。如“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一句理解时,我就播放了配有画面的松涛声、浪涌声及瀑布的声音,并让学生去学学这些声音,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瀑布的雄伟气势。再如,“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等句理解时,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既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又感受到诗文的优美。
第四方面,在教学中我还尝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写写、唱唱、说说瀑布的样子,以表达对瀑布的喜爱,体现语文教学从实践中走出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特点。这一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不仅能写出一段优美的文字,有的还写出了小诗,甚至编出了瀑布之歌、小诗人、小音乐家不正是从他们中间诞生的吗?
另外,在课前我还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资料与图片,课堂上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瀑布,学生对这一教学环节热情高涨,它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从教学时空上讲,也在一定程度打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从而充分发挥汉语言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扩展语文学习的领域,体现了大语文观。
仅供参考。 谢谢分享,: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