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inshan 发表于 2009-3-18 09:41:54

个别交流值得尝试

个别交流值得尝试

班级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了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以前我总利用休息时间定期、定人进行家访。虽辛苦,但收效是挺大的。自从学校开通了校信通后,我与家长的沟通更快、更方便、更高效。班里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我就给他鼓励,家长也会和我一起给足他们信心,一旦发现他们的不足,我更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与督促,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作为家长还有比自己的孩子进步更高兴的事吗?因此,我班学生家长校信通的开通率为100%。校信通建立起了我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家长也能经常利用这一平台和我互动。

渐渐地我在使用校信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甚至更多的老师跟家长们沟通,总爱采取“消息发送”的方式,一次选中全体家长,把内容完全相同的信息瞬间发送出去。这样做似乎很有效率,轻轻敲击电脑键盘,用不了三分钟便可搞定。

对于发送一般性通知,如想要告知明天学校要举行什么活动、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得事情、当天家庭作业的内容和要求等,使用“群发”方式再好不过。但就学校教育而言,更多的时候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天赋、个性、学习能力和表现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很难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校信通网站中“学生点评”——给家长发留言,我倒是建议老师们平时多使用一下它。“点评”跟“群发”的区别在于,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学生姓名,把编辑好的交流信息发给相应的家长阅读。我觉得相对于“群发”而言,“点评”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精神。

昨天上课时,让一个平时学习能力不算差的孩子读练习册上的一道习题,题目中没有一个生字,以我对这孩子的判断,流利地读出题目、说出正确答案,应该毫无悬念。没想到那孩子一张嘴就磕磕巴巴,不到三行字他竟读了一分钟,听起来惨不忍睹。下课后,我立即用“学生点评”给他的家长发送了一条短信,含蓄地告诉家长孩子最近的朗读表现欠佳,还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了家长几条开展朗读训练的建议。几分钟之后,孩子的家长就发来了回复短信,表示一定配合老师帮孩子提高朗读能力。

还是那节课,我从几个孩子做过的练习册看出他们的生词掌握得不太好,就在心里记下了他们的名字。下课后,给这些孩子的家长发了词语复习方法的短信留言。

自班级阅读活动开始以来,有两个孩子三天两头迟到,提醒过多次均没有明显效果。反复思量后,我决定给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发留言,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这个情况,另一方面请他们支持配合我的工作。留言中,我没有表达对家长和孩子的任何不满,只是告知家长每天上下午到校的具体时间,提醒他们每天早上及时叫孩子起床,下午及时督促孩子来学校。上午发出了信息,到了午读时,我发现这两个孩子都按时到了。没想到见效这么快!

孩子们有了进步,我会及时给家长发去短信,把孩子进步的具体情形告诉他们,并就进一步提高的努力方向提出个人的指导建议。我想家长们对这样的留言也会比较欢迎。

群发有群发的用途,点评有点评的妙处,有区别地加以应用,定会有益于我们的工作,有益于家庭教育,最终造福于孩子们。如果可能的话,建议老师们尝试用一用个别交流的方式,或许它能够激发我们更多的教育灵感,给家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 本帖最后由 xjinshan 于 2009-3-18 09:44 编辑 ]

xjinshan 发表于 2009-3-18 09:46:10

仅供参考学习。

jsjfxx 发表于 2009-3-18 10:47:13

谢谢分享,:handshake

教海一粟 发表于 2009-3-18 10:47:40

班级中的教育也应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别交流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