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到多深
初中化学“探究”到多深初中化学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之一就是在新课程中把“科学探究”提到了相当的位置,这是以往课程中没有或少有的内容。在课程的基本理念、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的传授知识的形式、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学生的考试内容中,“科学探究”无处不在。
经历过了化学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是新鲜的和陌生的,以至于目前在初中化学中“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内涵的不明确、以及外延的不清晰足以使其得不到足够的认同。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多种学习资料向学生呈现的“科学探究问题”,让教师和学生看不清其目标培养的初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到底是什么。
首先,“科学探究”首先是一种科学精神。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要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教师在向学生呈现的“科学探究问题”中,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而不是把学生的“问题提出”公式化。我认为学生提出的任何符合其认知能力水平的问题,都是合理的、正确的,哪怕事实上这些问题对于非初学者来说都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
其次,“科学探究”也是科学学习的一部分。一方面,它既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掌握这种方法,学生方可用科学学习的方式习得科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也才能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中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方法的学习、还是作为能力的培养,它都包含在科学学习的范围之内。
第三,“科学探究”有一定的规范,初中 “科学探究”教学、以及呈现给学生的“科学探究问题”应该有一定的边际。举例说明,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探究问题”——“水泥块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在这样的问题中,只需要考虑催化剂的几个要素就可以了,所谓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至于水泥是什么样的组成、水泥如何起催化作用等等则在探究问题之外,所以,我认为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可能更有利于科学探究规范的培养。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在以上的问题中偏离了这样的思考方式,初中的“科学探究”教育就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规范的目的,初中的科学探究教育也就失去一定的边际。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教育和呈现给学生的科学探究问题没有一定的边际,初中的科学探究教育的确是难以把握的。
最后,我们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一定的探究能力,它也是科学学习的一部分,但是,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有别于科学家对人类认识的未知世界的探索,教师只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探索做必要的准备。 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思考、研究。我感觉探究不仅是学习探究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探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应该能使知识学得更牢固,更扎实。探究的内涵应有所目标,它的外延应有所控制,它生成的有效资源应充分利用。所以,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谢谢分享,: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