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物理中考新政策的解读与应对
2009年江苏省物理中考新政策的解读与应对自09年起江苏每年中考随机抽1—2科全省统考
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人士表示,从2009年开始,在今后每一年的中考科目中,我省将随机选择1—2门科目,组织江苏省统一命题,并对江苏省抽考学科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指导。2009年中考统考科目确定为物理和数学两科,教育厅已经以公文的形式向各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具体的内容为:数学满分150分,物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2009年6月17日,9:00—11:00考数学,14:00—15:40考物理。
首次统考不排名
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中考部分学科实行全省统一命题,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义务教育终端教学质量的一次调研和评估,各地初中学校要按照正常教学进度安排组织教学和复习,不得打乱正常教学秩序应对数学和物理的统一考试,不得加班加点增加学生负担,不准搞频繁考试和题海战术。
据悉,省教育厅只提供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的命题思路,不出台考试说明,不编印任何复习资料。命题依据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而不是两门学科的某一版本教材。考试结束后,省教育厅将组织抽样调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指导意见。省相关部门不做全省范围的分数统计,不对市、县(市、区)和学校按考试成绩排名次。
命题思路解读
日前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通知,公布了明年中考这两门学科的基本命题思路。
从物理的试卷结构上来看。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这些与往年南京市中考试卷相同。
在具体题型上,单项选择题约24%,填空题约28%,解答题约48%。与此相比较,南京市中考试卷的题型分布(以2008年为例)则是:单项选择题30分,填空题18分,作图题8分,实验探究题28分和计算题16分。比较下来,明年的物理中考卷中,选择题的比重将会有所下降,填空题比重上升。而命题思想中所说的解答题包含实验探究题,简答题和计算题,总分值与往年南京市的中考卷基本相当。
从考查内容上来看,考试内容分布如下:
“物质”约15%,“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5%,“能量”约40%,试卷中实验与探究内容的考查占比不低于30%,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由于命题是针对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教材,所以给出的考试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所使用的教材仔细揣摩。其中“物质”可能包含声音、光和物质的物理属性等内容,“运动和作互作用”包含运动,力,压强和浮力及简单机械等内容,“能量”中包含机械能与内能,电学,电磁转换等相关内容。由此看来,力学和电学仍是考试命题中最重要的两大板块。
应对策略
1. 摆正心态,以不变应万变。
从命题思路中不难看出,此次省统考,物理试卷的变化并不大,基本上保留了包括南京市在内的省内各大市原有的考试形式,考生和家长不应该过于恐慌。
从统考的目的说明上来看,统考只是为了调研而进行的,每年都会随机抽取一两门,并没有特别针对什么学科,传递什么信息。
对于南京本地的考生和家长担心由于各地水平不一造成的考试试卷的难度问题,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首先,省教育厅已经明确说明本次统考并不会排名次。其次,中考主要还只限于某一市县的范围内招生用,不论试卷的难易程度如何,南京市的考生还是只在南京市的范围内进行比较和录取,和全省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不论是本市命题还是全省统考,2009年中考物理从考试时间,分值和试卷结构及考试范围上,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长摆正心态,从容应对,固然要给予这门学科足够的重视,也不要过于紧张,从而影响到其它的几门考试科目。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全省统一出试卷,难度肯定会综合全省各市的具体情况,不会太难。而南京近几年中考物理试卷难度并不比其他市低。每个市的试卷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议考生们在学习中还是应该注重基础知识,比如实验现象、基本的公式理论,把这些知识掌握好了,面对什么样的试卷都不会有大问题。
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多找一找江苏省各市以往的中考真题。在真题中感受各地命题的特色,熟悉不同的考查风格,领会出题人的考查重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信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考生们一定可以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以更轻松的姿态来面对统考。
3. 查漏补缺,变弱为强。
与往年南京市中考命题相比,省统考题更注重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其考查所占比例将不低于30%,从具体题型上来看以考查实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解答题,更是占到了48%,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们平时学习的弱点所在。特别是在面对解答题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起来,造成答题答不到点子上,因此而丢掉了分数。
对此,建议同学们在中考的几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明确每一阶段的复习任务。2). 扎根基础,要有全面而清晰的知识网络。3). 提高审题能力,在审题时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学会根据题目条件去分析问题。 4). 关心社会热点、焦点,如神舟7号、汶川地震、08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等。5). 重视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操作的实际出发,要学会评价、分析实验中的正误。6). 注意学科内前后知识的融会汇通。7). 注重解题方法,提高答题技巧,如在简答题中要注意关键词。
**** Hidden Message *****
[ 本帖最后由 xjinshan 于 2009-3-22 08:26 编辑 ] 仅供参考。 谢谢分享,:handshake 回帖支持:victory: :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