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话语,不当回事哈。 人的思维思想跟人的年龄或许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曾经褒老贬孔为甚。主要根据是他们的或与他们相关的作品。我曾经这样妄评《论语》:孔子思想是一种霸权式话语,体现在《论语》的内容和表达两方面。“吾从周”,脱离现实的孔子要求人们效法三代,以其保守性、封闭性与变革的发展开放性想抗衡。而且思想指向单一恒定,缺乏自由开阔的启发性与发散性。从表达上考察,霸权式体现在语法与逻辑两方面。《论语》中句式都是肯定句或否定句,纵有问句也只是强调肯定或否定的诘问句,居高临下的语气中显露出的是对读者权利的侵凌驾驭。《论语》没有推理,不讲逻辑,只有一个无视现实的“吾从周”的大前提隐含其中。失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纯结论语言一以贯之。而《老子》,较之《论语》,它在意义上更讲究辩证,指向不恒定,在逻辑上讲究有理有据,不是那种霸权式话语,给读者思维思想的自由空间更多。 立足国内维度观照,大凡智者多好《老子》,如李白、苏轼,思想自由时代也多好《老子》,如汉唐初年;大凡愚忠或愚儒者,多好《论语》,如杜甫、朱熹(关于朱子的一如江苏某教授嫖娼被活捉一类的“言行不一”姑且不谈),大凡思想禁锢严重的时代多好《论语》,如宋明清。这也正说明,《论语》的落后保守性。立足国际维度观照,大凡东方多好《论语》,欧美多好《老子》。这也是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决定。东方的保守与西方的开放,东方的铁腕与西方的民主……都是儒道间选择的根本原因。吾不崇洋,但当崇科学。江苏高考改革,表面是摈斥着科学,骨子里还丢弃了自中山先生以来力倡中共力唱的民主。科学与民主互为表里,《论语》中有什么? 不过,现在的看法已有所改变。今天又拾起《论语》,感觉似有异于往昔。具体如何,等我整理些思絮再说吧。 逛千店不如进一场,搜万站不如入一网: [img=http://bbs.xxyw.com/skins/default/filetype/swf.gif]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img]UploadFile/2008-8/20088129535984298.swf |
欢迎光临 盐城教师联盟 (http://www.ycjslm.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