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标题:
说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不死牛
时间:
2009-3-2 19:10
标题:
说课稿
谁有数学说课稿?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2 19:55
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三年级P71-72 《认识几分之几》的说课稿
教材简析:
1、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95-96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分数的含义是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小数的基础,所以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重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分数,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认识分数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图形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在借助图形的情况下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并且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长处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体会。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一定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物来认识几分之一,从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
教法与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生活中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始,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2 19:55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运用电教手段,重点采用……来组织教学。
一、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幼儿园的阿姨要给小朋友们发水果了,如果有40个水果分给40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买到了20个,40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请同学慢来帮帮这未阿姨。
该怎么分呢?谁能够帮助这位阿姨?
并用电脑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书1/2 读数
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新知的动机,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结果应该如何表示”,在问题的召唤下,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被升。从而在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
2、中午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园的阿姨又要给小朋友们分发点心了,今天阿姨没的是大饼,把10张大饼分给30个小班的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觉得合理呢?
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书1/3 读数
使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并使学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这时老师需要把一张纸分给5位小朋友,那她应该怎么分呢?
电脑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书1/5 读数
使学生认识五分之一,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平均分。
4、手工上还需要绳子,每一根绳子需要分给10分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
电脑演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 10分之1。
板书1/10 读数
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来组织,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接触分数,认识分数,了解平均分,对本课是一个铺垫,使学生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2 19:56
二、 观察总结,动脑动口
请学生观察板书,问他们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分析,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讲解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名称和意义。
结合板书请学生来讲一讲。
三、 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 拿三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别涂上颜色。
老师说出几分之几,他们就把知好展示出来。
2、 小组合作,制造分数
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来制造分数(如线,纸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这样的分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个环节中,尽量是学生多做多说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分数的含义,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学生去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别人的长处。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2 19:56
四、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评比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电脑演示1/2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用电脑演示1/4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谁大谁小。
板书1/2 大于1/3 1/4小于1/3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分数的例子?” “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小结;请学生结合板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良好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学有多得,都能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2 19:57
仅供参考。
作者:
不死牛
时间:
2009-3-2 20:01
谢谢!请你能帮我再找有关计算题,应用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内容说课稿
作者:
海天之恋
时间:
2009-3-2 21:33
谢谢分享!!!
作者:
jsjfxx
时间:
2009-3-3 08:07
谢谢分享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3 10:03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1、说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
2、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说教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4、说学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5、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几节课的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让学生举例,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举例的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2、师:陈老师刚才在来你们学校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的标志(师出示宝马车的标志),
改成你能在这个标志里找到分数吗? (生1:蓝色部分是这个标志的2/4。生2:空白部分也是这个标志的2/4。)
3、师:陈老师在吃巧克力时又吃出了分数,你猜猜老师吃出了什么分数?(出示巧克力)
(生1:陈老师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6。生2:吃了3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3/6,吃4份的话就是它的4/6。生3:全吃完就是这块巧克力的6/6……。)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看到黑板上的2/6和3/6你还想到了什么?(2/6比3/6小,分母相同……)
2、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吃的巧克力提个数学问题呢?
3、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你怎么来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说法呢?(证明自己的方法)
4、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汇报并说说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5/6比如巧克力先吃掉2份,就是它的2/6,又吃掉了3份,就是3/6,合起来是5份,所以是5/6。
生2:我是折纸的。
(出示折好的纸: )2/6是2块,3/6是3块,一共是5块,所以是2/6+3/6=5/6
师:2块是几个1/6。
生:2个,3块是3个1/6。
师:合起来是多少?
生:5个1/6是5/6。
师:有没有画图的呢?
生:我画的是长方形的图。(实物投影展示)
6、另外的你们会算吗?比如1/6+3/6(5/6)
说说你的想法(1个1/6加上3个1/6就是4个1/6,也就是4/6)
引导学生小结到算理上:2个1/6加3个1/6是5个1/6,就是5/6
7、说的真好!你可以从黑板上自己找两个分数相加看,也可以自己写两个分数加一加。
口头汇报,抓住加起来超过6/6的,比如1/6+6/6=7/6,让学生讲讲为什么不是1/7,讲讲道理。
三、同分母分数减法探究
1、那谁来计算4/6-3/6,谁来说明一下方法。
同样的道理,4个1/6-2个1/6就是2个1/6就是2/6
2、你能从黑板上挑些分数写一些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汇报展示一下
你是怎么计算的,(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就可以了)
4、一个块巧克力,老师吃了1/4,还剩多少?
师:一块巧克力我们用什么数字表示?(用1表示)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师:试着计算
生:1-1/4=4/4-1/4=3/4
把1看成4/4,4个1/4减去1/4等于3个1/4,是3/4
小结:计算用1减几分之几时,我们把1看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
1、计算
1/4+2/4 2/8+5/8 6/8+3/8 3/5-1/5= 7/9-5/9= 1-7/9= 2/3-2/3=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生表示没有问题)你们没问题,我提个问题:1/2+1/4、1/2-1/4,你们能解决吗?
6、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6 2/6 3/6 4/6 5/6 6/6
2/6+3/6= 4/6-2/6=
1-1/4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3 10:04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旨在突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形成策略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又能体会整理信息的意义与作用,内化成自觉、灵活地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也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为此,我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实际情况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 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课始我设计了“根据2分钟写12个字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学生熟知的信息来引导新课,让学生知晓什么是策略,然后出示如书上65页主题图,并组织学生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购物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我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可以解决的问题。借助学生可能提到的“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生成如书本65页上的表格,并合作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个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设计意图:“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合理选择相关信息列表整理,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2、感受列表的价值
(1)围绕“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反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而求出小华买5本用去的价钱;或直接从小华买5本需要的钱中反推出要先求出每本的价钱。结合这些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列式计算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通过不同检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3)教师提出“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这个问题时,逐步引导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在两个问题都解答以后,还让学生根据解答的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进一步体会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感受表格清晰地整理了这些对应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每本练习本的单价是相同的;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练习本的单价;买的练习本多(少),用的钱也多(少)等。这些发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清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初步感受函数关系,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的知识打下基础。此外,我还针对学生呈现的各种信息,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引导学生随即小结解题规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信息有序地填入表格,学会整理条件与问题的方法,体会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一点粗浅看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一点不尽如意,恳请各位同仁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3 10:05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1页例2以及92页练一练、练习十七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运用假设的思想进行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正确进行替换调整。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教师通过创设发奖情景,组织学生议一议:14支笔奖给6名上课最出色的学生,每人至少2支,最多3支,那么得2支的最多几人?得3支的最多几人?
学生思考交流想法,说说判断结论。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题,组织学生观察,审理问题信息。
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1)组织学生思考:有没有巧妙的办法,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2)组织学生把找到的答案和方法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1)针对学生提出几种问题解决的不同的方法,如把10条船全部看作大(小)船,把一部分船看作大船,一部分看作小船等画图、列表方法,利用课件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讨论,交流和体会“假设——比较——调整” 替换策略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检验。
(3)结合学生交流过程,整理小结例2的问题解决策略及推理过程。
三、巩固发展。
1.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替换”策略。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编)。
60张照片,在8块展板上展出交流,每块小展板贴5张照片,每块大展板贴9张照片。各要用几块展板?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5.感受数学文化
组织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 “鸡兔同笼”问题。
四、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交流本课学习收获,进一步感受假设“替换”解决问题策略。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3 10:0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说教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计算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口算的算理、算法。
【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小猫钓鱼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说学法】
1、合作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动手操作的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小棒摆出一个你喜欢的数,老师选出如20、30、50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数叫整十数(板书:整十数)。今天,有两位新朋友来到我们班:小猫咪咪和花花(边说边贴上小猫图),它们可都是钓鱼能手,它们刚钓完鱼回来,你们猜猜它们钓了多少条鱼?
可能:很快猜中,在小猫图后写上30条、20条。
猜不中,给学生一些提示:小猫说钓的条数是整十数,再根据学生说的数提示多些或少些。
师:都被你们猜中了,小猫问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钓鱼的条数提数学问题吗?
如:咪咪和花花一共钓了多少条?
咪咪比花花多钓了多少条?
……
师:这么多问题,你们会列出算式吗?生:会!
设计意图:借助小猫钓鱼情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猜小猫钓鱼的条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使计算从“枯燥”变得“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师:谁来说说“咪咪和花花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30+20=50 师板书:30+20=50(条)
师:像30+20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叫做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整十数加 整十数。
师:你是怎样算30+20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方法。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①数数的方法,30、40、50。
②计算的方法,因为3+2=5,所以30+20=50。
③数的组成,30和20组成50。
④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就是50。(学生若想不出可让他们摆小棒后说)
……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那么怎样列式算出“咪咪比花花多钓多少条鱼?”
生:30-20=10 师板书:30-20=10(条)
师:像30-20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做整十数减整十数。(在课题上补上“减”)你是怎样计算30-20的?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哪个小组能想出最多方法来算。
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2、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出示30+40=___、70-30=___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摆一摆,再算出来。
请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可多让几个同学说说摆的过程。充分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充分体会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三)、以游戏为载体,巩固知识
1、钓鱼比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都学会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还能用这么多种方法算,小猫们问谁愿意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啊?
师:先做钓鱼游戏吧。我这有很多鱼等你们钓,可是啊,你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才能钓上来。出示带有算式的鱼卡片:
10+20 20+60 50+20 30+4 30+60
100-20 70-10 30-10 80-50 50-40
40+2 70+10 10+80 30+50 20+70
80-30 50―20 70―60 40―20 60―20 2+7
2、写算式比赛。
师:你们都算得很快,那么你们能写出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吗?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第一组写得数是50的算式,第二组写得数是60的算式,第三组写得数是70的算式。要求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可以先一个记录员,也可以轮流写,其他人要帮忙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
3、三只小猫和我们玩了很久了,它们该回家了。小猫花花迷路了,找不到家了,怎么办呢?这时,它想起出门时妈妈说得数是40的算式就是回家的路,我们一起送花花回家好吗?三个小组,每个组一张图,请你们帮花花找找回家的路,先想好了,再做。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四)、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作者:
xjinshan
时间:
2009-3-3 10:10
以上有些教材可能与您使用的不一致,仅供参考。希望能从中得到启迪。
其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是获奖说课稿,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作者:
刘祥
时间:
2009-3-3 12:09
很好
作者:
huangw258
时间:
2009-3-9 11:57
欢迎光临 盐城教师联盟 (http://www.ycjsl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