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标题:
主题教育课的教学准备策略初探
[打印本页]
作者:
jsjfxx
时间:
2009-5-19 09:52
标题:
主题教育课的教学准备策略初探
主题教育课的教学准备策略初探
陈璟浩
主题教育课是教师以“课”的形式,围绕某一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情境化的思想道德认知教育,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思想道德发展的集体教育活动。(朱尚忠,《思想理论教育》
2005.2
下半月,
11
页)既然是以“课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课的教学就具备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流程。本文对主题教育课的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考察,探讨教师可以运用哪些策略来提高主题教育课的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学到什么或习得的程度如何,即学生在教学的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所谓有效,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在某个单位时间的教学后,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其焦点在学生而不在教师的执教和教学内容的多寡及完成情况。所以,教学准备阶段策略的原则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
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指的是教师在主题教育课堂教学前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主要涉及教学方案形成的问题,包括教育主题的确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预设和教育效果预测等。
一、教育主题:源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习得,所以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愿意学”的心理基础上,这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上主题教育课就必须先引发学生学习意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把学生的个人认知、直接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个很好的选择。一般来讲,主题教育课的教育主题的范围极其广泛,凡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教育价值的,都可以作为教育主题。从现在学校实施的主题教育来看,我们可以把确立教育主题的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长期来形成的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常规性的教育主题。比如:思想观念方面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基础道德方面的诚信、礼仪、关爱等,还有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以及根据学校特点,经过较长时间形成的德育校本课程所规定的教育主题。一类是非常规性的,偶然发生的,具有较好的集体性学习价值的教育主题。它可以是面向学校所有学生的,诸如:对“超女”、“博客”、“戏说历史”等现象的认识;也可以是面向较小群体的,比如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等。而后一类更具有生活性、现时性,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对此,我们可以采用:
1
、观察法。教师在平时做有心人,关注社会动态和学生状况,收集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各种素材,以敏锐的触觉发掘具有教育价值和集体性学习价值的内容。
2
、协商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与学生通过集体协商选择主题。
3
、调查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座谈、个别交流、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针对性地确立教育主题。
[attach]621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jsjfxx 于 2009-5-19 09:57 编辑
]
作者:
jsjfxx
时间:
2009-5-19 09:59
供学习参考,
作者:
刘祥
时间:
2009-5-19 21:20
谢谢!
欢迎光临 盐城教师联盟 (http://www.ycjsl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