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标题:
有效教学测试一
[打印本页]
作者:
竹下月
时间:
2009-7-18 15:51
标题:
有效教学测试一
《有效教学》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
、用
“
三有论
”
的观点来描述
“
有效教学
”
,即
①
有效果;
②
有效率;
③
有效益。见
16
页
2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
20
页
3
、有效指导不是一个量的概念,但我们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评判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即
①
适时;
②
适度;
③
适当;
④
适合;
⑤
适应。见
60
页
4
、有效互动的特征是
①
互动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②
动态的生成性与不可控制性;
③
提问的艺术性与思维的活跃性;
④
活动的多向性与交互性;
⑤
互动的整体性与师生关系的和谐性。见
75
页
5
、课堂有效互动的前提是
①
课前的充分准备;有效互动的保证是
②
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有效互动的基础是
③
平等、对话与交流;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是
④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互动的内在动力是
⑤
兴趣;有效互动的必要修养是
⑥
关注和倾听。见
78-81
页
6
、说课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展开:
①
说教材;
②
说教法、学法;
③
说教学过程。见
201
页
7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课堂实录;二是课堂评点,其中课堂实录的方式包括三种
①
简录;
②
详录;
③
记实。见
204
页
8
、评课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方面,即
①
评教学思想;
②
评教材处理;
③
评教法运用;
④
评学法指导;
⑤
评教学过程;
⑥
评教学效果。见
205
页
二、名词解释
1
、无效教学:就是教学价值不符合时代或个体的积极取向的教学,或者教学价值虽然符合时代和个体的积极取向但效率几近为零的教学。见第
20
页
2
、负效教学:就是虽然效率显著但与时代或者个体的积极价值取向逆向而行的教学。见
20
页
3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
20
页
4
、低效教学:就是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时代和个体吻合而效率在一定时空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
20
页
5
、高效教学:就是高度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效率在一定时空高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见
20
页
6
、有效指导: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采用恰当的形式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积极地观察,积极地倾听,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尤其要注意学生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出现偏差、能力发展不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走进误区等现象,及时给予指点和教导,保障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目标达成。见
59-60
页
7
、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见
74
页
8
、教育机智: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如何利用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教师综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的表现,是教师灵活运用教育原则临场应变的技巧,这种能力教育学称之为
“
教育机智
”
。见
208
页
9
、课例研究: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见
218
页
三、简答题
1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见
21-24
页
答: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绩效特征
①
效率趋高
──
师生双方实现目的的效率显著。
⑴
精力节约化。
⑵
绩效最优化。
②
策略优良
──
实现教学高效的途径合理、先进。
⑴
结构最优化。
⑵
形态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有效教学活动中参与要素的一般特征
⑴
学生:主动、积极、愉快,是有效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特征。学困生尤其值得关注。
⑵
教师:教师必须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教学前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方方面面的准备;二是教学中有丰富而创新的教学智慧,包括互动、指导、管理等方面的智慧。
⑶
教学中介:有效教学中介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一、弹性,教师活化处理教材,预备多种方案,充分做好弹性化准备。二、生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生成新的教学元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扬弃。
2
、今天,我们关注有效教学的意义是什么?见
25-27
页
答:一、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二、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四、有效教学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五、有效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
、我们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见
27-28
页
答:一、低耗节能原则
二、差异效益原则
三、全面素质原则
四、师生共进原则
4
、简述于漪老师倡导的
“
三备法
”
的基本内容。见
43
页
答:于漪老师的
“
三备法
”
,为
“
入格
”
型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她的方法是一篇文章备三次课: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
、简述实现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见
40
页
答:㈠教学目标的明晰
㈡学生学情的把握
㈢教材的有效利用
㈣资源的有效准备
㈤预设方法的审视:备目标、备核心环节、备练习、备板书、备变化
㈥备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1.
备修改案
2.
把教科书
“
备厚
”3.
剪贴式
4.
修改式
5.
将集体备课的成果共享。
6
、我们在写课后反思的时候,可以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见
190
页
答:
⑴
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断。
⑵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
⑶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7
、教师有效倾听的方法有哪些?见
71-72
页
答:一是要尊重对方,让对方感到安全、信任。二是要真诚,目视对方,精力集中。三是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四是要有耐心,宽容和理解对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五是在倾听时要善于运用移情,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感受学生的语言和心理。
8
、教师实现有效讲授的原则和方法有什么?见
63
页
答:有效讲授的原则是
⑴
清晰明了
⑵
有吸引力
⑶
掌握节奏。
依照讲授的方式、内容、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
系统、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讲授教学内容的组织条理性讲授;
②
十分清楚而不含糊其辞使学生清楚感知教学目的和清楚掌握教学内容的清晰明了讲授;
③
方法科学的讲授;
④
促进学生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熟记教学内容的为理解而讲授;
⑤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言语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使教学生动有趣、充满吸引力的生动讲授;
⑥
从属于生动讲授的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出对学科、教学、学生的热情,从而使教学充满感染力的热情讲授。
9
、教师可以设计哪些类型的作业,使学生的练习更有效?见
102-117
页
答:教师可以设计的作业类型有:
1.
差异化练习设计
2.“
开放
—
活动型
”
练习设计
3.
综合性练习设计
4.
趣味性练习设计
5.
小组合作式练习设计
6.
突出实践性的作业设计
7.
自主性作业的创造性设计
8.“
亲子共读
”
练习设计
10
、有效互动的特征和意义是什么?见
75-76
页
答:有效互动的特征一:互动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特征二:动态的生成性与不可控制性;特征三:提问的艺术性与思维的活跃性;特征四:活动的多向性与交互性;特征五:互动的整体性与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有效互动的意义:有效互动就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课堂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信息交流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信息交流的成效决定着课堂活动的效果。课堂管理正是通过不断地调节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课堂交流。同时又通过有效的课堂交流,促进和保持课堂互动。
11
、课堂教学中,无效互动有哪些表现?见
76-78
页
答:无效互动的表现问题一: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问题二:学生动,老师不动;问题三: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问题四:毫无秩序的互动。
12
、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课例研究应该注意什么?见
216-217
页
答: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回答
“
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
”
)。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回答
“
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
”
),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回答
“
这堂课上得如何
”
),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总结,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护。
课例研究应该注意:
1
、课例研究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实录的,全程描述一堂课,从中反映出教师设计和实施的脉络;也可以是一事一议的,是对一堂课的某些观点的描述,对一个问题的深入讨论。
2
、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
3
、教师的课例研究是需要准备的,这种准备既是来源于专业上的(理论的和经验的),也是来自于行为的。
13
、课堂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几种研究方式的区别是什么?见
217
页
答:三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或环境,是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它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课堂研究是一种学科(领域)研究,主体主要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发展理论是专业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中小学教师也研究课堂,但其目的却不是指向新理论的生成和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课例显然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如果说,课堂研究是理论研究,重在回答
“
是什么
”
、
“
为什么
”
;那么课例研究则是实践研究,重在回答
“
做什么
”
、
“
怎么做
”
。
教学案例则又是教学课例的特殊化。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
14
、我们应该怎样撰写教学日记?注意哪些原则?见
220-221
页
答:撰写教学日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记名言警句
2
、记成功做法
3
、记失败之处
4
、记学生见解
5
、记学生事件
6
、记学习心得。
撰写教学日记,注意五个原则:
1
、每一则日记要有一个主题。
2
、每一则日记要有一个标题。
3
、重复的事情不再记。
4
、一段时间应有一个记录的中心。
5
、要经常整理自己的教育日记。
15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方面?见
224
页
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以确定或揭示参与社会生活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材料;
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未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并据此确定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
四、论述题
1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这与教师指导是否相矛盾呢?见
61
页
答:其实,自主学习恰恰要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有效指导也必然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自主和自流的分水岭。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组织。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解决
“
学什么
”
与
“
怎样学
”
的问题,教师的有效组织也需要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无论是自主学习的内容,还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方式,都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多方的渗透。
例如:各科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研究,更不要以
“
讲授探究
”
代替
“
亲历探究
”
。当然,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2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见
76-82
页
答: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注意问题一: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问题二:学生动,老师不动;问题三:形式上动,本质上不动;问题四:毫无秩序的互动。
解决方法是
①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有效互动的前提。课前教师准备什么?第一,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第二,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第三,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第四,对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第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
②
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有效互动的保证。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③
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
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⑤
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互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
⑥
关注和倾听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修养。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⑦
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⑧
动态生成是有效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是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
***
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3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合作?您会主动与您的同事合作教学吗?您知道如何与同事进行合作吗?见
226
页
答:面临新课程改革,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得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时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合作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工作必需。
“
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预示了现代教学系统发展的趋势,使教学在社会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
我会主动与我的同事合作教学。
如何进行教师合作?㈠围绕
“
微型科研
”
的教师合作:教师合作教学中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为改造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㈡围绕课例分析的教师合作。㈢围绕主题沙龙的教师合作:大家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倾吐教学困惑,达到交流、反思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
庙湾塾师
时间:
2009-7-18 16:20
謝謝 認真閱讀
作者:
林中鸟儿
时间:
2009-7-18 16:21
这也不考。
作者:
金庸
时间:
2009-7-18 18:39
这不考吗
作者:
haoyun5
时间:
2009-7-18 21:39
dddd
作者:
小天鹅
时间:
2009-7-19 10:17
呵呵
欢迎光临 盐城教师联盟 (http://www.ycjsl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