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7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了一篇教学专题,请大家指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2 23:3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提高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东台市梁垛镇小学  潘国平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安排了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尤其是隔位退位减法,这是减法笔算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采取如下措施,有一定的效果。
  做好知识铺垫,强化20以内退位减口算。

20
以内退位减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看似简单的20 以内的退位减口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不能很熟练地进行口算,那么在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时必然很慢或者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对20 以内的退位减进行了强化训练。课前准备口算卡片,指名口算练习;自习课上,同桌互相出题练习;然后进行20以内口算竞赛。多种方式的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做好铺垫,教完这部分内容时,我们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明显比同轨班级要好。
  巧用计数器,直观教学,说明算理。
一般的计数器每一位只有十个算珠,为了弄清算理,我对计数器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十位上装了20个珠子,当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当“10”,十位上应该是十几,而一般的计算器只有十个珠子,学生还是要想象成十几,而改造过的计算器就可以表示出“十几”。比如在教学“224158”时,个位不够就向十位借,十位上也不够减,十位就要向百位借“1”,当“10”,这时十位上就应该是“11”,就能用11个珠子来表示“11”,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对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就比较清楚,整个过程学生一点也不感到繁琐。

强化估算训练,养成验算习惯。
   在用之前,要求学生先对算式进行估算,然后比较估算与的结果,如果相差不大,说明计算结果正确,反之,要重新计算。例如“708196时,可以看成“700200,计算结果应该在500左右,事实正确结果是512,它们之间相差不大,估算对竖式计算的结果有着正确的引导作用。另外,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方法之一,我要求学生不要为了验算而验算,不少学生一看题目要求验算,在算完后,不是真正的验算,而是为了完成题目的要求在假验算,不管算得对不对,都能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有时计算结果错的,他也能验算得到被减数。因此我明确要求学生,要真正地去验算,验算时,不要看被减数,等验算好了再去比较它们。经过我的监督,学生们慢慢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介绍一些计算小技巧,提高计算速度
学生在掌握计算规则后,适当介绍一些计算技巧,能提高计算速度。首先做好退位记号,也就是在被借的数上面加小点,这样不容易忘了这一位数被借走了样“1个。同时告诉学生如果是1 2 3 4 5 6 7 8 9这九个数上加点,就把它们看成少“1的数去计算。而“0就比较特殊,它头上加点就看作“9,学生们在计算时,直接运用这些技巧,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当然要提高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的,还有许多方法,千万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一定要正确指导他们弄清算理和一些计算技巧,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慢慢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让学生感到做题的乐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6-23 07:23:10 | 只看该作者
题材很好
今年研讨的重点哟
3#
发表于 2008-6-23 10:2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潘邦安 于 2008-6-22 23:37 发表
一般的计数器每一位只有十个算珠,为了弄清算理,我对计数器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十位上装了20个珠子,当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当“10”,十位上应该是十几,而一般的计算器只有十个珠子,学生还是要想象成十几,而改造过的计算器就可以表示出“十几”。


请仔细观察这段文字,不是很清晰   可以说的更通顺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04:48 , Processed in 1.1799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