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9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也要“学会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4 10:3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已不再停留在理念的表层,而是已经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追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每位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

       广大一线教师在整日忙碌于日常教学中,一方面重视教学生学会学习,但另一方面又普遍弱化了对自己的要求,弱化了让自己也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在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越来越看重了教师学习在实现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性,不少名师、大家的成长经历也在向教师昭示着“学会学习”的意义所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建立书香校园”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校的共识和最响亮的口号。

       笔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学习中寻找幸福人生。

       老师要“学会学习”,就要明确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学

    一是大学专业毕业并不意味着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美国教育协会曾经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八点标准:高度的心智活动;具有特殊的认知领域;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经常不断地在职进修;把工作视为终生从事的事业;有内部制定的标准;以社会服务为最高目的;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设有健全的专业组织。显然,其核心就是需要终身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是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出了自己获取新知的速度。教师的专长主要是掌握了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但教育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甚至是缺失,如教育原理、发展心理学、例外学生教育、学生心理咨询与指导等,这些重要的知识不是陈旧,就是掌握的太少,不是更新太慢,就是与实践结合不够。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但在知识爆炸时代,教师要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其次要明确学什么

      一是向书本学——从读书感悟中丰富理论。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读书,我们的工作须臾也离不开书。很多老师对于读书,对于学理论有着本能的逃避、厌烦心理,要么认为自己懂得理论已经不少,要么以没时间读书来搪塞,对于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也是能应付则应付,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系统地读上一两本教育理论著作,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是求根溯源,不是从理论中汲取营养、学习方法,不是想办法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得过且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向书本学习是理论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自身修养提高的过程。李镇西老师身为校长,有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外出讲学,但他给自己定下了雷打不动的“五个一”,即每天听好一节课,每天至少找一位老师面谈或书面谈话,每天想一个真问题,每个学期读一本经典书,每天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教育随笔。他就是靠日积月累的不停的读书、思考和写作,成就了他的教育事业。很多名师、大家如魏书生、任小艾、陶继新等成名的共同的秘诀就是持之以恒地读书,就是将读书成为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去读书,虔诚地与大师结缘,走入大师的心灵,与大师对话,用心地去聆听大师的教诲,用心地去感悟自己的实践,你就会发现你真的变得“事事洞明”。

       二是向同事学——从实践反思中积累经验。长期以来形成的评价制度导致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封闭和戒备心理,导致了教师之间的不合作、不交流和彼此的不服气。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之间已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专业化道路上的同伴,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团队。向同事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哪位同事必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向同事学习,就要学习他们课堂教学的好的方法,学习他们教学细节的处理技巧,感悟他们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用心,感悟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向同事学习,就要善于以他们为榜样,追踪观察、揣摩他们的课堂教学,并自觉地与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课堂;向同事学习,就要虚心学习他们治理班级的先进经验,认真学习他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养成的策略,细心品味他们师生心与心交流的默契与和谐,领略他们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境界;向同事学习,重要的是学习、借鉴,重要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经验,发展经验。

       三是向名师学——从成长历程中增长智慧。名师成长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他们的敬业,他们的责任感,他们对事业的追求,他们对学生的圣洁的爱,他们崇高的教育理想,他们为理想而付出的艰辛的努力,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善于捕捉问题的习惯,他们高超的教育和教学技艺,他们弥漫在课堂和生活中的教育智慧,他们愿交流、善研讨、乐分享的海纳百川的胸襟,等等,都值得我们虚心学习、汲取,都需要我们将这笔名师创造的财富变为我们行动的智慧。我们在实践中形成并推广的“虚拟专业引领”就是一线教师向名师学习的一条有效方式。

       还要清楚怎样学

       一是虚心学。学习,首先要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如果我们抱着应付,甚至排斥的心理,硬着头皮来学,不仅学不到真东西,不仅不能使自己得到提高,反而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相反,虚心地学,认真地学,近乎虔诚地学,才有可能走进大师的心灵,才有可能取得与大师对话的资格,才有可能接近真谛。只有虚心地学,认真地学,近乎虔诚地学,才能学到更多的课堂教学的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才能尽快缩短与名师之间的距离,才能近距离仰望大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思想、有智慧的教育者。

       二是在教中学。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地方,也是教学问题产生和教育智慧创生的沃土。“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树立在教中学的意识,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细心观察、诊断、分析自己的课堂,敏锐地关注和把握课堂中生产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细节,从课程标准的解读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从教学问题的创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课堂教学技艺到师生有效互动,从教学环节的优化到无效行为的删除,等等,每个问题的追根求源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每个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三是带着问题学。我个人认为,教师带着问题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提炼出了问题,当我们面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避免了读书的盲目性,一方面问题的解决使教师得到了实惠,从而真切感受到了读书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四是在研中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成为了研究的主体。其主导和有效方式就是以校本研究为主要载体的小课题研究。个人认为,教师的研究应依托课堂,以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为对象,用科研的方式方法和思路,实实在在地弄明白自己的困惑之所在,真实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发现和提炼的,诸如“课堂提问的技巧”、“如何在课堂上贯彻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初一学生多大的作业量才合适”、“如何使课堂预设更科学合理”、“如何发现和解决课堂生成性的问题”等的一个个的很有实际价值的“小”问题、“真”问题,并及时地有意识地将研究成果或感悟在教学中不断地自觉地加以行为跟进,那么,毫无疑问将对教师成长、对提高和改进教学都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

        五是在写中学。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思考、反思和探索进一步整理、梳理、条理的过程,也是将所学理论和自己的实践完成结合、契合、融合的过程。将自己所想、所悟、所做写作出来,是内化,是提升。我们很多老师也有很多的好的想法和探索,但一旦将其变为文字就感觉非常困难。事实上,写作也是一种学习。我们可以先从写教育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博克开始,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做,一点点来做,今天500字,明天800字,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只要坚持,用叶澜教授的话说,只要坚持写上三年,就一定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0-24 10:53:51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1:25:58 | 只看该作者
“让老师学会学习”要成为每位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
4#
发表于 2008-10-24 21:08:54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10:05 , Processed in 1.1542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