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捐款,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国旗下讲话]
最近几天,杨老师一直在阅读着一则手机短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5月13日中午,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现场,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人们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她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她的身体呈拱形状卧向地面……显然,她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当救援队员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忽然意识到什么,他返身跑回来,费力地把手伸到她的身下摸索着,“有个孩子,还活着!”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孩子躺在一条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这个孩子毫发未伤。医生在给这个孩子做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孩子的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其实,每一个阅读到这一条短信的人,心中都会掀起波澜。 杨老师本不想在现在把这一个十分伤感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但是,当我一遍遍地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有一种力量在震撼着我。我不知道这位女士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她是一位母亲。这样的故事,在这次四川汶川地震之中还有很多很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将自己的四位学生挡在讲台下面,救援队员发现,这位老师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为学生开辟了一方宝贵的生存空间;一位武警官兵在忘我地寻找、挖掘废墟下的生存者的时候,却丝毫没有顾及距离自己直线距离只有1000米的父母妻儿的生命……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今天是5月19日,距离四川汶川地震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在这一个星期中,有无数的生命因为这场天灾离我们远去;在这一个星期中,也时时地出现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他们用信念跨越72小时的生命极限。离我们远去的,我们不能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回到我们身边的,他们又和我们在一起抗灾、战斗、生活。 上一个星期,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倡议下,我们的老师、同学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的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不论是一元钱,还是一百元、两百元,我们不能,也不会用数字去衡量你爱心的重量。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心相通,手自会相连。 今天,在鲜艳的国旗下面,杨老师想说的是,面对灾区的人民,除了捐款,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同学们,老师们,面对这样的灾难,捐出一片爱心,证明我们心中有爱;面对这样的灾难,不回避,不畏缩,我们就会在灾难中坚强。上周六上午的第三节课,杨老师带领我们五(5)班的同学一起在新浪网上阅读关于这次抗震救灾的网友献诗。从《天堂开满芙蓉花》到《生死不离》,从《废墟上的守望》到《妈妈等你回来》,从《别哭了孩子》到《孩子,你醒一醒》,从《让我牵你的手》到《如果你想哭》,从《汶川不哭》到《生命的奇迹》,不需要杨老师的任何解释,同学们都在用心地读着。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的时间,但是在一首首催人泪下的网友献诗的朗读中,杨老师相信,许多画面、许多语言正不时地打动我们的心,并一定会激励我们的成长。 同学们,老师们,面对灾难,献出我们的爱心,是我们拥有爱心的表现;面对灾难,不畏缩,不放弃,并勇敢地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与前进的动力,这是我们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之余,关注一下汶川;在茶余饭后,读一读汶川的故事。杨老师相信,我们可以让汶川的灾难,变为我们所有人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股力量,一股催我们奋进、让我们团结的力量。大难凝心,大灾兴邦。关注汶川,让我们与汶川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阅读汶川,让我们从汶川灾难中汲取成长的养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