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9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1 09: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的理想与信念
1、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思想的定义:思想是我们对于事实的描述,解释和预言,就是我们用以诱导,申述,劝说,暗示等等言辞的集合。
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作为一种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旨趣的活动,其行为是有着明的目标追求的。
思想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有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2、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
要提倡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的原因,提升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在教育学学术领域中的地位,是因为教育所依存,所凭借,所出没于其中的世界是生活世界,是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一个人文的世界,是人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经验着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死的,可以计量的,以实证的方法进行对象化研究的世界。
3、教育学的尊严
教育学要赢得学术尊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学术规范,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品格,实现从思想向学术的提升。
求得教育学的健康发展有待克服以下两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从其他学科领域或其他理论来关照教育者,多是其他学科已有成果的辅衬,而真正对教育的理解很少,往往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二是教育学领域内学科壁垒森严。
4、与经典为友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
5、在语言的背后
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
二、教育的意蕴
6、教育的意蕴
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作为社会事业,社会过程、社会系统、社会部门的教育。二是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
第一层次的教育还是可以指认的对象的话,那么,第二层次的教育就基本上只是一种价值活动。
7、教育即解放
明确提出“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之中。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之间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
8、教育的力量
9、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和关爱的
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
10、教育与启蒙
启蒙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审视和反思那些被压抑、被隐没的问题,去除权威话语和谎言对于人的蒙蔽和欺骗。不断地去蔽,不断地求得内心的敞亮与澄明,这正是从个人的意义上说的启蒙之含义。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批判性审视我们与真理的关系、叩问我们现实存在的境况,并审慎地规划我们行动地方向时,教育便获得了启蒙的意义,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生成。
三、教育给了我们什么
11、教育给了我们什么
把所学的东西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
12、从《儿童权利公约说起
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完整的爱、健康的爱理当包括这样五个要素:了解,尊重,关怀,给予,责任。
13、正视“超强社会化
“超强社会化”即过于强大的“超我”对于“本我”的过度压抑,使得“自我”变得怯懦与委琐。
消极后果有二:一是消解独特性,压抑创造性,进而泯灭个性,使人变得平庸、卑琐、谨小慎微和盲目从众,缺乏冒险、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超强社会化”使人具有过强的社会适应力,这种适应力是以掩饰真实的自我为条件和代价的,其结果是造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言不由衷,表里不一。
在我们的教育中,形成“超强社会化”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我们成人世界中文化专制主义的恶性蔓延。“文化专制主义”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独特性、自主性与理智判断力的蔑视,对于人的极端不尊重和不信任。只有充分地给予孩子们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并不因为他们不成熟或可能会出现错误而大加打压与责罚,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个性丰富、人格强健、才智清明、情性通达的社会一分子。
14、由聪明的麻烦所想到的
尊重儿童的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是
普遍有效的法则。
15、军营、监狱、医院与学校
四、审视教育目标
16、审视教育目标
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批判性的思考力、创新的能力、开拓新生活的能力,选择与合作的能力。
一个多元平等的社会需要的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
17、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衡量的三个维度: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和成就感。
学生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影响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师生关系、课业负担、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教育性活动的吸引力、近景和远景生活目标的清晰度与感召力。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就应该废止过于苛严的纪律和规训,切实提高教育性活动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18、教育情境的特质。
教育情境具有这样的特质:
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尊崇,能够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充满内心的庄严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用心去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中的灵魂。在这里,没有强求一律和苛严的规训,建设性、创造性的冲突得到识可与欣赏。在这一情境中,第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存大的愉悦。
19“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20负担过重何以为导致肤浅
负担过重不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
负担过重有可能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少年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
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
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智慧潜能的过早、过度的开发,使智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滋养、生发,而导致平庸和肤浅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教育的灵魂
21、教育的灵魂
主体性道德人格应该是现时代的理想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应该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灵魂。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
22、教育就是服务
牢固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当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23、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
情意包括求知动机,理想和抱负、意志的坚定性、兴趣和情绪的稳定性、独立性、好胜心和自我意识等七个方面。
24、创新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创新教育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关注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25、新世纪的教育:有尊严的多样化
对多样化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于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
六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26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
27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专业品质——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多方面的技能。
途径:学历提升,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参与教育实验这样四种形式。
28教师的“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29教育探萦:从自我反思开始
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30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
31、教育试验的文化解读
无视或是淡化、贬低教育实验的教育活动性质,有可能存在着以下危害:
首先,漠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主动性,漠视影响受教育成长的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次,违反教育实验的教育性原则。
再次,夸大教育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七、完美的教学
32、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承载我们的心灵飞升的载体,历史与文学对于拓展我们的精神出鬼没空间,丰富我们的内心感受,对抗我们精神的平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教学:认知、交往与审美
国际上把教育分为四个层次: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创造教育、审美教,任何一个层面的教育,都离不开认知、交往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34、教学要达到怎么样的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
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促进智慧能力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35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的内容
教学的时机
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的效果

36、完美的教学
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深刻和真诚。
37、从教学模式到教学艺术
从丰富具体的教学实践到抽象、简约的教学模式的生成,再到对十分个性化的教学艺术的呼唤与表睐,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这一人类重要的存大方式和活动领域——认识的深入,是人类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
学校布置我们交一篇《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原以为这又是类似于基础教育纲要之类的枯燥的纯理论的读本,拿到手后才发现和我料想中的全然不同。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每册都有一篇篇短文,细细读来,发现很多文章都比较另人感动...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7-22 08:53: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3#
发表于 2010-7-31 21:37:0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谢了
4#
发表于 2010-7-31 22:07: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15:33 , Processed in 1.1742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