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543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简答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6 09:5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另有部分重点在3楼!!!


[ 本帖最后由 zhu8856 于 2008-7-16 16:5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7-16 10:34: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10:36:34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

一、新课改的理论基础:(部分理论简介)
    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三、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5、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3、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三)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4、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4#
发表于 2008-7-16 14:25:17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17:14: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应实现六大转变: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以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六、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是自主、合作、探究。这里的“自主”,是指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学习。新课程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在未来社会里,一个人终身人事一种职业的时代已经过去。职业变更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七、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
  我们知道,一切改革的最大困难都无一例外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一切新生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
  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把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八、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是:来自于管理与评价制度。更具体地说,是来自于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九、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这里所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以下“四大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五大特性”:一是整体性,二是实践性,三是开放性,四是生成性,五是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六大意义”:一是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二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三是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五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六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十、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
  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旧分科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旧课程的缺点是: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学科间人为分割,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旧课程的优点是: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学生可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的特点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
  
6#
发表于 2008-7-16 17:29:21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7-17 05:48:49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7-17 06:04:09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7-17 07:59:47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7-17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06:37 , Processed in 1.1976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