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0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第8册第一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0 09: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
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  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会学习方法。)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第1页  “做一做”。
    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一第2题。(板演订正)
    2.判断。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变式练习;
    (通过变式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1题,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课堂内完成。
七、板书设计




B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教学资料:
例题插图、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有哪些?
(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互动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自由读题。指名回答: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口答算式:144×15或15×144(师板书)
2、“144×15”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3、“144×1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你用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4、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5、全班交流。
师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本子上。
集体订正。
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黑板出示。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检验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完成表格。

        梨        苹果        橘子        橙子          
售出数量(箱)        113        106        243        204          
单    价(元)        24        42        17        35          
总    价(元)                                         
交流:你是怎样完成这张表格的?
四、总结质疑。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五、课后作业
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3题。



C                   第一单元
一)计算知识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期初复习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口算和笔算,进一步熟悉  经学过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加法、乘法运算定律,更加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或一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算式里各部分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这种关系求一步计算等式里的未知数x。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数学第八册,主要学习多位数的认识、已经认识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简易方程和分数、小数的认识等。为了学好这些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第八册的内容打基础。这节课,先复习学过的计算知识,(板书课题)包括口算、笔算、运算定律等内容。
    二、复习口算和笔算
    1、口算期初复习第1题。
    用口算卡片出示,指名学生口算。结合提问乘、除法几道题的
    口算思路。
    2、复习笔算。
    (1)笔算748+263、2047-948,要求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笔算过程,并说明是根据什么验算的。
    提问:笔算加、减法各要注意哪几条?
    (2)笔算304X45、6918÷34,要求验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和验算过程,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验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的法则?谁再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
    3、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1)说一说期初复习第3题各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谁能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指名两人板演第3题第一行两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第二小题计算过程怎样写比较简便。
    指出: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运算顺序的规定进行运算,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同时计算后一步脱式比较简便。
    三、复习运算定律
    1、做期初复习第4题。
    小黑板出示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各表示哪个运算定律,并说明定律的含义。
    提问:这些式子里的字母表示什么?还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哪个运算定律?[在乘法分配律上面对应板书:(a×b)×c=a× (b×c)]这个运算定律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都有哪些类似的特点?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里?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有哪些类似的特点?
    2、复习简便计算。
    出示期初复习第5题。
    提问:每一道题怎样算比较容易?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第一步。
    四、复习求未知数x
    1、提问:谁来说一说加法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出示)在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出示)
    2、做期初复习第6题。
    小黑板出示。
    依次提问每一题里的x是什么数,要按照哪个关系式来答,并说明x等于怎样的式子,老师板书出这个式子。
    五、课题小结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计算知识。对于四则运算的笔算,要按照各自的笔算法则来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先要看清题目,再按运算顺序一步一步计算。通过复习,我们还进一步弄清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的题,都要依据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期初复习第2题后两道题,第3题第二行,第6题。
    家庭作业:期初复习第5题。
     
 
上面三个哪个才是啊,在网上找到3个不同版本的苏教教案,真是晕
谢谢哪位同仁告诉我,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7-20 11:07:13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7-20 12:03:3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老教案,不符合新课程标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2:40:41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和新教材内容一致呢
5#
发表于 2008-7-20 14:57:37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7-20 15:29:4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02:32 , Processed in 1.1766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