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 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 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自我、自然、社会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三者的和谐发展。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遵循的原则:1、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研究一、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 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 件、表现程度)4、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3、引发学生的思考 3、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3、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反应方式4、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1、开发的目的(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4、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