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7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考试相关资料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1 13: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基本策略
审题要清楚,所答扣所问
原理用准确,角度可多样
理论联实际,己言表新意
层次宜分明,表达应流畅
◆审题要清楚,

所答扣所问



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候选人,应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科学研究、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等方面(可任选一个方面)真正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原理用准确,

角度可多样



学完《狐假虎威》后,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甲:¡°不要仗势欺人¡ ¡ ¡±生乙:¡°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这篇寓言还告诉人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 ¡ 。¡±师:¡°狐狸也值得学习吗?¡±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儿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师:¡°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生乙:¡°我¡ ¡ 我认为这两个都有。¡±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生乙:¡°反正¡ ¡ 反正我是这么认识¡ ¡ ¡±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反一正的答案,你说呢?¡±生乙无可奈何地坐下¡ ¡

试用有关理论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P20-23)
◆理论联实际,

己言表新意



在一次美术课上,教师让孩子们画¡°春天¡±,兵兵小朋友却画了一只小猪。只见兵兵画的小猪黑乎乎一团,耳朵和圆滚滚的身体若隐若现,显得乱七八糟。兵兵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老师。

假如你是那位老师,你将如何对待这件事?为什么?

(P42-44)
◆层次宜分明,

表达应流畅



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P1-2)
■案例的基本类型
教学行为类
学习方式类
师生关系类
评价改革类
教师发展类
课程管理类
◆教学行为类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摒弃主观预设,强调动态生成
注重课程的开发与创生
反思教学实践,做研究型教师


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P4-7)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大多数教师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进入“听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教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个学生能顺利“接收”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则努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自己的反面,促使学生在听课时对教师保持一种怀疑的状态。

在上述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发展会有什么差异? (P37-39)



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第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支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一下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下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上述哪一种教学方式更好?为什么?(P28-31)


在教生字词时,以下两个教学环节张老师和李老师有着不同的做法:首先是找出生字生词。张老师要学生按照课后的生字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李老师则是要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结果,张老师班的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是相同的,而李老师班的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字词。然后是记忆生字词。张老师为学生想出了记忆的方法,要他们按照这些方法去记忆;而李老师则要求学生去研究各自记忆生字词的方法。哪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比较合理?试结合有关新课程理念分析之。



有一位参加新课程实验的老师说:“过去我们给学生教了很多很多,但他们真正学到的很少很少;现在我们教给学生的虽然少了,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

你对此有何感想?
◆学习方式类
关注学生的差异
尊重和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课程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P17-19)


新华中学的王老师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 (规定场地和器材,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和一条等长的跑道),障碍顺序自定,四种障碍分别是走过体操凳、钻过跨栏架、跳过跳箱盖和滚过体操垫。当某一位同学完成练习后,要求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第一次练习:各小组每个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第二次练习:选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第三次练习:选三个障碍(留下一个通过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第四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做尝试练习。试问这样的设计有何好处?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是《动手试一试》,讲的是居里夫人小时候不迷信权威,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寻求问题正确答案的事。课文快学完了,老师进行这样设计:同学们,科学家说满满的一杯水里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但玛丽亚不迷信科学家的话,自己回去动手试一试,结果发现水还是漫出来了,原来科学家是故意考考小学生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看哪个小朋友爱动动脑筋。如果把一块海绵放进满满的一杯水中又会怎样呢?(课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

生1:水不会漫出来。生2:水肯定会漫出来。师:请你们说说各自的理由。生1:因为海绵会吸水,所以海绵放进满满的一杯水里,水是不会满出来。生2:海绵会吸水,但不会吸得太多,所以水还是会漫出来的。师:同学们,还有谁有不同意见吗?(有三五个学生似有所悟,马上举起了手。)生3:老师回答你这个问题,让我们也先动手试一试,然后再确定好吗?师:说得真好,这个问题现在就请大家像玛丽亚那样亲自动手试一试,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装满水的杯子、海绵分到各小组,一会儿,同学们取得了一致的答案:海绵刚放进去时,下沉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水还是漫了一部分出来。)接着,老师指导学生们说:你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把刚才做的实验简单地写下来。

这位老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生关系类
关注每一位学生
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宽容、接纳与倾听
对学生充满真诚的期待
教师要有个性与人格魅力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P15-17)


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中有样一个案例:初一女生季娜,她的祖母病得很重。季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给她送去一些欢乐。但时临严冬,到哪儿找鲜花呢?学校的暖房里有许多菊花,其中有一棵全校师生最喜欢的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祖母,忘了学校的一切规定,就采下了一朵“快乐之花”。正在这时,一位喜爱花卉的老师走进了暖房。他看见季娜手中的花,大吃一惊。但是,他注意到了季娜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问明情况后,老师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给你,另外两朵给你的父母,因为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 这个事例给你什么启示?

◆评价改革类
侧重甄别→注重发展
关注学业→综合素质
强调量化→质性评价
被动接受→主动参与
关注结果→关注过程


小军曾是我班有名的“差生”,不但成绩拉全班后腿,还经常惹“乱子”。有一次,他要参加生物兴趣小组。鉴于他的表现,起初,我不想同意。后来一想,让他参加,也许借此契机能促使他转变。于是,我批准了他的请求。不久,学校举办“第二课堂”成果展览,我们班有一个蝴蝶标本获了大奖。没想到这竟出自小军之手。我在班会上,称赞他心灵手巧,敢于创新。说也奇怪,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专心了,作业认真了。他还参加了发明兴趣小组,有几项创意很独特,指导老师正在为他申报专利。这则故事对你有哪些启示? (P24-27)


苏联合作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沙塔洛夫从来不给学生打2分(5分制),遇到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他便在学生成绩表的相应格子里做一个记号,学生随时可以在那里填上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优良分数。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他可以进一步努力,随时改变分数表中的分数,直到满意为止。试结合新课程理念,对此加以评论,并提出你对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设想。


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每次测验或考试后任课老师都要进行两次阅卷。考试结束后,教师把收上来的试卷只从总体上分析,了解暴露出的教学问题,但不打分,然后把试卷发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试卷,并要求学生自己改正,最后教师根据改正后的试卷打分。这一做法,被师生们称为“事后100分”。试结合新课程理念,对此加以评论。并提出你对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设想。



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小学里,可看到他们教室的后面是一堵瓷砖墙,墙上印着许多小手印,每个手印上都写着小朋友的名字、某年某月某日、一件什么事情。经解释,原来是小朋友做了一件什么好事,老师奖励他,让他在墙上印一个自己的手印,写上姓名、事件、日期,然后请他站在手印旁,给他照一张像作为留念。当整堵墙印满了小手印,就请全班同学和这个班的所有教师一起照一张集体照。然后把手印全部擦掉,从头再来。假如说一个孩子从进校到八、九年级,这样一张张的照片可能就说明了他的成长足迹。

这个事例对我们的评价改革有何启示?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一则《四块糖的故事》,对于我们目前的学生评价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现代意义?
◆教师发展类
成长=实践+反思
理念的转变最重要
做研究型、综合型、合作型教师
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者


小李是今年刚从师范毕业的新教师。学校领导让她担任一年级语文、数学两门课的教学任务。李老师想,在自己的教学中一定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象特级教师那样和蔼可亲地与学生交谈、提问,绝对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结果呢?李老师上课一提问,50名学生回答问题五花八门,七嘴八舌乱成一片,根本不是李老师想象的那样,直到课无法上下去为止。试从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出发,分析这位新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你是这位新教师的“师傅”,你将如何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指导和帮助这位新教师?


有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校长去上海考察学习,到一所学校挂职当一天校长。照例,他要进课堂听课,然后与教师谈话。由于身份的关系,他很谦虚、很客气地向授课教师提出问题:“这节课您为什么这么上呢?”于是,教师从头至尾讲述了自己备课的思路。在双方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这位教师几次发现自己备课时没考虑到的问题,感到收获很大。试结合这个案例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背上的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在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驴子从驮盐过河的经历中获得了经验,但遗憾的是这种经验不但未给驴子带来好处反而断送了性命。联系“教师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话题谈谈这则寓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课程管理类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注综合实践活动
促进全社会对新课程的理解与支持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


有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音乐课被停开了,理由是缺少风琴。

请问:①该校是否应该停开音乐课?试用新课程所提倡的课程资源观进行分析。②如果你是该校音乐老师,你打算怎样上音乐课?



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中第四单元是“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第89页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是“寄予植物的情怀”;化学新教材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后出了一道习题,先呈现一首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题目是“猜一猜诗中说的是什么化合物?根据你对该化合物的认识,对诗中的描述作出解释。”

教师面对这样的综合化的课程与教材时,在教育理念、自身素质结构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应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画马风波:看着孩子们把马画成蓝色、绿色,哈尔滨市少儿活动中心想像绘画班的家长们火了,这是咋教的?尽管校方再三解释这是要给孩子一个想像创作的空间,可班上80%的家长还是让孩子退了班。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风波?如果你是其中的教师,会怎么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7-21 15:01:51 | 只看该作者
最好有思路分析
3#
发表于 2008-7-21 15:07:2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综合实践活动,不学不知道啊!

关注综合实践活动,不学不知道啊!
4#
发表于 2008-7-21 15:56:19 | 只看该作者
答案在那里啊?
5#
发表于 2008-7-21 16:22:1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02:36 , Processed in 1.1769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