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00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改,为数学课堂注入生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2 12:3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我们的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任何呆板、缺乏新意、针对性不强、或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境,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贻误教学时机。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枯燥和挫折相伴,谁还会喜欢数学?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从何谈起?这与新一轮的课改恰是背道而驰。而精心设计的新课引入则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因此,设计合理的情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起点,因为只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亲身的体验中,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才能驱使他们更好的去学数学、用数学,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只局限于导入环节,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不断产生新问题,使学习成为“问题→探究→新问题 →再探究”不断反复的过程。
(三)从实际出发, 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新课程提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几何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心理学理论认为,外部的活动、操作是知识“内化”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形成空间观念,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这使动手操作成为可能。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的发展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我们的数学教育应当尊重个体的差异,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尽可能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
另外,数学活动课还十分重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对于绝大多数学生,他们的未来并不需要纯粹的数学,但对他们而言,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需要,是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样的课,以它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促进着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样的数学课,不再是枯燥的计算,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试卷的命题趋向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活力与精彩,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的试卷也在悄悄的改头换面,也渐渐有了新课程的春意。那么新课程理念下试卷的命题趋向如何呢?笔者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淡化训练,关注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新《标准》中已明确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说明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不再停留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机械训练,已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凸显数学人文性。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标语)试题内容要让我们的学生倍感亲切,必须要走出"教材",走近生活,走向社会、甚至国际。这样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丰富呈现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
数学试题只局限于简单的数学题的形式是不够的,呈现方式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格式,借助实物照片、表格、图象、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在呈现信息上也灵活多变,允许信息不足、多余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解题策略多元化,重在培养创造力。
传统的“标准题”对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较好的作用,但从课标理念看,考试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试题的解题方法不再是千人一面,更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解题策略,更提倡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注重动手实践,以实践促发展。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探索、发展的重要形式,考试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践促发展。
六、加强学科综合,探索空间更为广泛。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数学试题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命题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7-22 15:28: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3#
发表于 2008-7-22 15:42:52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很好。
4#
发表于 2008-7-22 17:42:41 | 只看该作者
已学习
5#
发表于 2008-7-22 18:13: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过了,谢谢
6#
发表于 2008-7-22 18:28: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很累啊!何时能脱离考试?
7#
发表于 2008-7-22 19:21:17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见解    收获很大
8#
发表于 2008-7-22 20:28:2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09:30 , Processed in 1.1542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