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06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备课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5 07:3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源类型:教材解读 资源出处:凤凰语文论坛三年级备课室 资源提供者:函谷人 资源名称及内容:


第二课 学会查“无字字典”
课文的题目就很吸引人,字典是学生熟悉的,在第一学段他们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查字典方法,正是由于有这个经验,他们才可能对学习本文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重视题目的教学是必要的,在回忆和猜想中激发深入课文的热情。但操作时,要注意引号的作用,要让学生比较充分的探究。课文主要是教学解释词语的方法,但用一个小故事做载体,就有了趣味。
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再在读书中解决问题,该是应有的做法。因此,给学生读书后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想有两个问题也应是他们的问题,也需要他们通过读书来完成:一是理解“无字词典”,二是怎样查“无字词典”?先看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的,再结合课文的实例试着去总结方法。
由具体到抽象,再由课堂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也一定都有这样的例子和体会,给时间让他们也说说自己经历的相似故事,也可以写下来。那么,“大语文”、“学习就是生活”这些观念就能逐步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
当然每一课都要重视识字和写字,尽管到了三年级,这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在关键处点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并注意积累一些好的词句。



推荐理由:从题目入手,从具体到抽象,有课堂到课外,点面结合,把要掌握的和注意点都解读得深入,透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37:13 | 只看该作者
资源类型:教材解读


资源出处:凤凰语文论坛三年级备课室


资源提供者:求索

网址链接:http://bbs.xxyw.com/dispbbs.asp? ... Id=45878&page=2



资源名称及内容:



读完《学会查“无字词典 ”》,不由的想到本册教学目标中阅读方面的一项要求:“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此项要求是阅读的基本的、主要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恰恰介绍的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而且较为具体:一种是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直白、枯燥地呈现给学生,效果会可想而知。可是一但有了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的有趣的生活经历,学生就容易和同龄的聪聪产生共鸣,“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才会自然地浸润于学生的心田。这可能就是编辑此文的目的所在。






如何让学生通过读书懂得这两种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呢?

还是充分利用一下教材资源。首先看一下课文的插图,第一幅图是爸爸和聪聪兴致勃勃地走在去大海的路上,烈日炎炎,直晒得两人热汗真流,可是兴致示减,边走边谈,边谈边笑,太阳公公也被逗得乐呵呵地张开了笑脸。

第二幅图刚来到了大海边。父子二人被眼前汹涌澎湃的波涛所吸引,爸爸忙着用相机保存精彩的瞬间,聪聪则面对朝自己涌过来的浪花高声呐喊。

第三幅图是面对宽阔的海面,游人在注目暇思。

三幅插图的情景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图不但是课文内容的直观再现,也是课文叙述顺序的提示。

由图到文,学生会很容易读懂内容,教学自然会省却很多力气。但是对于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课文,读懂显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通过阅读的过程掌握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怎样阅读呢?课后第四题实际上就进行了明确的提示,只要能联系上下文读出烈日的炎热,读出波涛的汹涌与猛烈,并在头脑中产生相关的景象,那么教学重点就得到了突破,再将两部分内容联系比较,对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就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基本达到目标还不能就此罢手。方法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就要趁热打铁,迅速迁移,向能力转化。除了在课堂上设计必要的练习之外,是不是可以进行练习1的“学用字词句”的训练,这样效果可能是双赢的。

爸爸最后说的话“意味深长”,如果单从课文内容上看,应该强调“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事实上,爸爸并没有此意,他没有否定“要查有字的词典”的这种最基础的学习方法。所以绝不能厚此薄彼,只有课内课外、书本和生活相互印证,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推荐理由:从教学目标阅读要求入手,由图到文进行解读,阅读方法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课内到课外,紧密联系,这样解读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38:59 | 只看该作者
资源类型:教学反思 资源出处:博客 资源提供者:唐丽敏 网址链接:http://www.jhxx.net/2007jsblog/u/190/archives/2007/3957.html#
资源名称及内容
《学会查“无字词典”》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活,联系生活现象理解词语。教学中,我紧紧抓住“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这两个文中词语展开教学,设计了展开想象,联系生活、观察插图等训练,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运用查“无字字典”。
1. 文本感悟。我让学生划出爸爸对“骄阳似火”的解释,联系生活观察想一想:中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树叶被晒的样子?有的学生说:“叶子好象都要干枯了。”有的说:“那些叶子好象耷拉着脑袋,一点精神都没有。”我适时引导:这就是“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然后通过引导理解反问句“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初步认识运用生活所见学习词语意思的方法。
2.初步迁移:我乘热打铁请学生联系生活,从人、动物、植物等方面仿照爸爸说的句式,说一说还能怎样解释“骄阳似火”?通过看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说:“烈日当空,你看,连路上的行人都满头大汗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还有学生说:“烈日当空,连知了都在叫个不停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这样一来,让学生在运用联系中进一步感受到“无字词典”的魅力所在。
3.补充一些根据情景想词语的练习。如:看到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你会用哪个词语形容?

推荐理由:从词语展开教学,设计了展开想象,联系生活、观察插图等训练,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运用查“无字字典”。
4#
发表于 2008-9-5 12:03:0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5#
发表于 2008-9-5 13:50:38 | 只看该作者
太用心了
6#
发表于 2008-9-5 13:53:5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
7#
发表于 2008-9-6 18:06:5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8 17:16 , Processed in 1.1838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