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6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好小学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7 21: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董小平
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是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例如,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中关于“前后”“左右”等这样一些内容,这或许被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具体表现,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应当说学生已经由日常生活建立起了“前后”“左右”等概念,从而在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这些知识和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良好基础。
  但是,就我所看到的几堂演示课而言,应当说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相关的教学是否应当停留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可否换一种方式来提出问题。众所周知,在新的数学教材中,“前”与“后”是作为空间概念得到引进的;但是,如果就实际生活进行考察,我们就可立即发现这两个概念还具有很多种不同的用法,诸如“两小时以前”和“三天以后”(在此“前”和“后”的概念所涉及的是时间而并非空间),“成绩在班上前几位”或“排名向后移动了几位”(“前”和“后”的概念在此所涉及的既不是空间也不是时间),等等,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帮助小学生去区分这些不同的用法呢?或者说,我们又是否应当去涉及或区分这些不同的用法呢?
  事实上,在我看来,后者所涉及的主要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所列举的各个不同情况概括出其中的共同点,特别是从数学的角度看,它们事实上都涉及了“序”这样一个概念;进而,尽管所说的这些情况都可被用做进一步学习的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在此又应清楚地看到“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正规)数学”的必要性。例如,就所说的“前”和“后”的概念而言,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显然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如我们总是以主体所面对的方向为准来决定何者为“前”、何者为“后”;然而,作为一个数学概念,“前”与“后”的关系则具有相对性,也即完全取决于当时的规定。
  显然,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就“前后”“左右”这样一些概念的教学而言,其重点和难点就都在于如何帮助小学生较好地去掌握这些关系的相对性。更为一般地说,我认为,这事实上也就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相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而言,我们应当更加注意如何很好地去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这也就是说,我们既应明确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应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又应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并清楚地认识到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
   最后,应当提及的是,这或许也就可以看成“完全停留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容易造成的一个弊病,即相应的课程缺乏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挑战性。如果借用维果茨基的语言来表述,这也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应当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相应的发展就只有借助别人(如教师)的帮助或通过同伴的合作才能得以完成,也即既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又可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的。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活动缺乏应有的挑战性,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仅不可能在知识上得到迅速的成长,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进步的欢悦,从而也不利于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0-7 21:37: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3#
发表于 2008-10-8 05:53:4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既应明确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应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又应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并清楚地认识到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
4#
发表于 2008-10-8 19:36:28 | 只看该作者
l楼主您费心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03:24 , Processed in 1.1706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