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74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随笔的选材、立意及撰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5 18:4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育随笔材料的收集
    教育随笔的创作材料可以说俯拾即是,要能准确地收集好的材料来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l)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对教育现象的感受力。罗丹说得好,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美,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发现美,就要有艺术感受力,如果不能感受美,再美的音乐也只能对牛弹琴。对于教育随笔的写作来说,就是要能发现和抓住写作素材,要能发现和抓住写作素材就要有对教育现象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来源于对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理解和对教育理论的熟练掌握,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用比较新奇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对于某一平常的教育现象,许多人可能熟视无睹,而对于有较高思想感受力的人来说,他就能发现它的价值所在,把它诉之于文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
    (2)要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报刊,密切注视教坛发展动态,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教育报刊反映的往往是教育界最新发展动态,经常阅读教育报刊,不但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还可以拓展我们新的视野,丰富我们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自己也热心教育改革,那么我们就能从“新”字上人手,做人家所未做。言人家所未言,写人家所未写、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
    (3)要勤于观察勤于记录,广泛收集信息。要做一个对教育工作敏感的人,对周围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一切问题,多一个心眼,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值得一写的材料。对所发现的材料要及时抓住,把它记录下来,否则时过境迁,就会忘记,以至于把最好的东西丢掉了。还要抓住一切机会收集教育信息,充分吸取有价值的东西。听课、观摩、备课、上课、参加学术会、参加教研会、阅读教育报刊等都是收集信息的好机会。充分把握这些机会就不难找到写作素材。
    二、教育随笔材料的选择
    (一)要选择具体的材料
    这条要求乍看与其他文体的写作要求一样,其实对教育随笔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教育随笔最常见写法是叙谈结合,它往往针对某一具体的教育现象发表观点看法,离开了具体的教学现象,观点看法就无从谈起,议论只能是空发。这里所说的教育现象可以是一件具体的事,也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实例,材料的叙述可详可略但一定要具体,有了具体的材料就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教育随笔也有只描述教学现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就更要求材料的具体性。如有位老师写了《“动脑”也“动手”——民主化课堂教学的一点尝试》一文,全文不到200字,就很简明具体地介绍了他的做法。
    (二)要选择典型的新鲜的材料
    材料的典型性也是文章造材的普遍要求。典型指的是既有代表性又有普遍意义。我们记录的教学现象中,性质相同的可能会很多,当然就要选择最典型的来写。我们对某种教育现象有所感触,别人可能也会有同感,甚至别人可能已经诉诸于文,如果我们选择的材料平庸,甚至落入俗套、就犯了人云亦云的大忌,因此我们一定要选择新鲜的材料,新鲜的材料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吸引读者。
    (三)要选择“小”的材料,以小见大
    前面我们说过,教育随笔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体,所以一般不就大是大非问题写成长篇大论,它受篇幅所限,只宜选择“小”的材料。表面上看起来“大”的材料,我们要采取大中取小、化大为小的方法,从小处着眼来选择材料。例如,有位老师写了篇《教学不应推教材》,只就一词谈者法是这样写的:
    入选课本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但并不是完全没有疏漏或差错。例如,《中国石》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俩都很高兴,又挑选了肖形的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
    依偎,意思是亲热地靠着。这句话言下之意就是,台湾、海南不是中国的领土,只是紧靠着中国。这显然犯了政治性错误,是语言表达不严密所致,应把“祖国”改为“大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惟教材,而应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发表自己不同于教材的见解。当然,怀疑教材需要良好的功底。这就要求教师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
                                (《广东教育)2002年第1、2期,作者黄志辉)
    这篇文章真可谓短小精悍了,文章就课文中一个词的用法谈观点,当然,作者的理解是否恰切,我们可以争鸣,但选题可以称得上“小”了。作者没有对此作长篇大论,而是提出问题后阐述自己的见解,议论精辟适当。
    三、教育随笔的立意
    (一)观点要正确深刻
    教育随笔有时形同杂文,那么就要像杂文一样深人地剖析问题,从表面现象上挖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质的东西出来,因为见解深刻的观点更能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对现象的分析还要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切忌片面偏激。
    (二)观点要新颖
    写文章要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有的教育现象可能在不同的时代出现过,也曾被同行们议论、分析过,但时代不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就是同一时代,我们也可能会对同一现象产生独到的见解,关键就是要找准看问题的视角,用新视角去看问题,就会有新的见解,就能给人新的启迪。新视角就是要改变平常人的思维习惯,运用变形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去思考。要做到观点新,还要找准立足点,立足点不同,观点也不同。所取立足点的高低,要看问题的本质,一般来说,随笔可以从低立足点去看问题。    教育随笔撰写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标题的拟写、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择。
  一、标题的拟写
    教育随笔的标题与其他教育应用文书的标题不同,除了简洁鲜明外,还要生动、有趣、醒目、传神、富于吸引力。教育随笔的标题还要像杂文标题一样深刻有力。
    教育随笔的标题可以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中心式。就是把文章中心内容归纳出来作为文章的题目,这个中心往往是作者议论的目的意图,这时就是文章的论点。比如,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少批评,批评时应讲究技巧,某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却爱讽刺、挖苦、伤害学生,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对这种现象有所感,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写成《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
      事件式。把文中所写的事例也结作为标题,如果文中写了几个事例,就以主要事例作为标题。比如,有的老师不注意育人艺术,个别学生对某老师有不满心理,上课时无心听课,就在课堂上涂写了一幅丑化某老师的漫画,这位教师知道后大发雷霆,你有话憋在心里,想就此发表看法,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幅漫画》或《从学生的一幅漫画说开去》。
      比喻式。即把文章的中心或主要事件制成生动有趣的比喻来  做文章标题。比如,你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领悟到,教育学生就像鞭策陀螺一样,要不断地给予激励和驱动,才能健康成长,于是你想写一篇文章,可以叫做《策之如陀》。
      提问式。可以是设问句,比如,有人残酷地体罚学生,你有  感而发,你可以写一篇《假如孩子是你的,你的心疼吗》的文章。也可以是反问句,比如,一些人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到处贴标签,随便搞一点活动就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有位老师写了篇《活动课就是素质教育?》的随笔。也可以是选择句,比如,讲完《武松打虎》一文后,学生大有一种快意的感觉,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大有将天下老虎消灭干净方罢休之势。其实武松那时打虎是英雄,如今爱护老虎才是英雄,你会对课文与现实的矛盾有所感,题目可以是《老虎该打不该打》。
    并列对举式。把文中讨论的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概念并列或对举作为文章的标题。比如你要谈谈教师如何摆正当老师与当学生的角色问题,可用这样的题目:《先生与学生》。如则必你想就《孔乙己》一文孔乙己两次来酒店喝酒付钱的动作谈点感想,你可以写《“排”与“摸”》这个题目。
    名言名句式。即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俚言、俗语等作标题。有时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有时也可改动一下个别字词。例如,某学生解回时不知变换思路,一条路走不下去时,还死钻牛角尖,结果浪费大量时间,老师对此颇有感慨,想诉诸于文,可制这样一个题目《将撞南墙请回头生或、或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了使题意更明确,必要时还可以加上到标题。
  二、结构的安排
    教育随笔的形式比较自由,结构也比较简单,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叙议结合的,叙事和议论是这种文体的两大主要板块,常见的主要有这么几种构成方式,即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叙议交替,先引后议,写作时可各随兴致采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1-26 08:45:1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随笔材料的收集,
教育随笔材料的选择
教育随笔的立意
3#
发表于 2008-11-26 09:27:0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谢谢
4#
发表于 2008-11-26 09:27:3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受益非浅啊!
5#
发表于 2008-11-26 09:28: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6#
发表于 2008-11-26 09:28:39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
7#
发表于 2008-11-26 09:29:07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非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03:48 , Processed in 1.1791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