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不死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 说课稿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3 10:04:29 | 只看该作者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旨在突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形成策略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又能体会整理信息的意义与作用,内化成自觉、灵活地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也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为此,我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实际情况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   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课始我设计了“根据2分钟写12个字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学生熟知的信息来引导新课,让学生知晓什么是策略,然后出示如书上65页主题图,并组织学生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购物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我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可以解决的问题。借助学生可能提到的“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生成如书本65页上的表格,并合作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个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设计意图:“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合理选择相关信息列表整理,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2、感受列表的价值

(1)围绕“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反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而求出小华买5本用去的价钱;或直接从小华买5本需要的钱中反推出要先求出每本的价钱。结合这些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列式计算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通过不同检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3)教师提出“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这个问题时,逐步引导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在两个问题都解答以后,还让学生根据解答的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进一步体会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感受表格清晰地整理了这些对应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每本练习本的单价是相同的;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练习本的单价;买的练习本多(少),用的钱也多(少)等。这些发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清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初步感受函数关系,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的知识打下基础。此外,我还针对学生呈现的各种信息,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引导学生随即小结解题规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信息有序地填入表格,学会整理条件与问题的方法,体会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一点粗浅看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一点不尽如意,恳请各位同仁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12#
发表于 2009-3-3 10:05:31 | 只看该作者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1页例2以及92页练一练、练习十七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运用假设的思想进行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正确进行替换调整。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教师通过创设发奖情景,组织学生议一议:14支笔奖给6名上课最出色的学生,每人至少2支,最多3支,那么得2支的最多几人?得3支的最多几人?
学生思考交流想法,说说判断结论。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题,组织学生观察,审理问题信息。
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1)组织学生思考:有没有巧妙的办法,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2)组织学生把找到的答案和方法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1)针对学生提出几种问题解决的不同的方法,如把10条船全部看作大(小)船,把一部分船看作大船,一部分看作小船等画图、列表方法,利用课件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讨论,交流和体会“假设——比较——调整” 替换策略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检验。
(3)结合学生交流过程,整理小结例2的问题解决策略及推理过程。
三、巩固发展。
1.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替换”策略。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编)。
60张照片,在8块展板上展出交流,每块小展板贴5张照片,每块大展板贴9张照片。各要用几块展板?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5.感受数学文化
组织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 “鸡兔同笼”问题。
四、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交流本课学习收获,进一步感受假设“替换”解决问题策略。
13#
发表于 2009-3-3 10:06:07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说教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计算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口算的算理、算法。
【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小猫钓鱼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说学法】
1、合作学习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动手操作的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小棒摆出一个你喜欢的数,老师选出如20、30、50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数叫整十数(板书:整十数)。今天,有两位新朋友来到我们班:小猫咪咪和花花(边说边贴上小猫图),它们可都是钓鱼能手,它们刚钓完鱼回来,你们猜猜它们钓了多少条鱼?
可能:很快猜中,在小猫图后写上30条、20条。
   猜不中,给学生一些提示:小猫说钓的条数是整十数,再根据学生说的数提示多些或少些。
师:都被你们猜中了,小猫问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钓鱼的条数提数学问题吗?
如:咪咪和花花一共钓了多少条?
咪咪比花花多钓了多少条?
……
师:这么多问题,你们会列出算式吗?生:会!
设计意图:借助小猫钓鱼情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猜小猫钓鱼的条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使计算从“枯燥”变得“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师:谁来说说“咪咪和花花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30+20=50 师板书:30+20=50(条)
师:像30+20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叫做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整十数加 整十数。
师:你是怎样算30+20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方法。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①数数的方法,30、40、50。
②计算的方法,因为3+2=5,所以30+20=50。
③数的组成,30和20组成50。
④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就是50。(学生若想不出可让他们摆小棒后说)
……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那么怎样列式算出“咪咪比花花多钓多少条鱼?”
生:30-20=10 师板书:30-20=10(条)
师:像30-20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做整十数减整十数。(在课题上补上“减”)你是怎样计算30-20的?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哪个小组能想出最多方法来算。
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2、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出示30+40=___、70-30=___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摆一摆,再算出来。
请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可多让几个同学说说摆的过程。充分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充分体会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三)、以游戏为载体,巩固知识
1、钓鱼比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都学会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还能用这么多种方法算,小猫们问谁愿意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啊?
师:先做钓鱼游戏吧。我这有很多鱼等你们钓,可是啊,你要把鱼身上的算式答对了,才能钓上来。出示带有算式的鱼卡片:
10+20  20+60  50+20  30+4  30+60
100-20  70-10  30-10  80-50  50-40
40+2  70+10  10+80  30+50  20+70
80-30  50―20  70―60  40―20  60―20  2+7
2、写算式比赛。
师:你们都算得很快,那么你们能写出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式吗?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第一组写得数是50的算式,第二组写得数是60的算式,第三组写得数是70的算式。要求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可以先一个记录员,也可以轮流写,其他人要帮忙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
3、三只小猫和我们玩了很久了,它们该回家了。小猫花花迷路了,找不到家了,怎么办呢?这时,它想起出门时妈妈说得数是40的算式就是回家的路,我们一起送花花回家好吗?三个小组,每个组一张图,请你们帮花花找找回家的路,先想好了,再做。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四)、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14#
发表于 2009-3-3 10:10:11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有些教材可能与您使用的不一致,仅供参考。希望能从中得到启迪。

其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是获奖说课稿,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15#
发表于 2009-3-3 12:09:2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16#
发表于 2009-3-9 11:57:2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09:24 , Processed in 1.1743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