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0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三(下):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研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 12: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市同仁小学    李勤



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本套教材两次教学平移和旋转,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二次安排在第二学段。本单元是第一次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生活里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全单元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等会姚老师教学本课内容。对于平移和旋转教学,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与教学分寸。往往由于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到位,就会出现定义平移与旋转,导致教学过深过难,或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特点表述不清不楚、不够全面,导致学生一头雾水,分辨不清。这里的教学必须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从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我们先看教材的编写,第一道例题教学日常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列举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和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能根据画面想像出实际状态。教材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很普遍,具有对物体平移、旋转的感性认识。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些运动有什么相同点,通过观察、想像、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凭借初步的感受判断九幅图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第2题到生活中去寻找平移和旋转。这两道题既帮助学生充实感知材料,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现象。第3题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让他们用动作表达、交流自己对这两种运动的认识,也是对众多现实的平移、旋转现象的初步概括。可见,教材在安排平移、旋转的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有层次地逐渐递进。
       第二道例题及“试一试”有两个教学任务:一是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二是学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例题的重点是观察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刻画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图形的平移。“试一试”则按要求平移图形,体会图形的运动。例题和“试一试”是连贯的,“试一试”比例题更有挑战性。学生初次观察图形在方格纸上是怎样平移的,会有一些困难。教学时应就“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到观察的方法。如可以看小房图屋顶尖那一个点,可以看小房图的某一条边……学生观察小房图平移的格数,各人选择了各自的着眼点。虽然这些着眼点各不相同,但结论都一样,即小房图平移了6格。 通过交流,他们能看到小房图的所有点、所有面、所有线都朝相同方向移动相同距离。这样,学生对平移的感受又深入了一步。所以,这些方法不应是教师告诉他们的,应是学生自己发现并体会的。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稍难一些,教材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研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交流画的方法和思考。平移图形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移图形的各个顶点,然后依次联结顶点围成图形。另一种是把图形的各条边逐一平移。平移图形的方法仍然应是学生的思考、探索、交流、选择,尽量避免被动的接受学习。那么,教学中学生学习难点是有哪些?在听了姚老师试教时,发现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存在偏差。我们看,教材中的一组旋转的素材,风扇叶片、螺旋桨的运动是旋转,学生不会有争议,对于钟,学生往往想到的是钟面里指针的转动是旋转,而对钟摆的运动则有学生不认为是旋转。其实,对旋转的理解,简单的说,物体或图像围绕着中心在转。绕一定轴线转动一定角度后能使图像复原的一类对称动作。这里教师可以借助动作让学生体会,感受。其次,例2学习是学生学习难点。在粗看小房子图时,学生的答案不同,如向右平移2格、向右平移4格、向右平移6格等,因为学生不知道如何数平移了几格。这里,就需要教师花心思想办法突破教学的难点。从演示到交流、讨论,示范,讲评,不断帮助学生找到数平移几格的方法。再此基础上,尝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对于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教师不能一放了之,是需要带着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画比较好,然后找到大家认可接受的方法,再让学生尝试。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操作,应体会到无论是平移还是旋转作为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或图形变换方式,它们之间也有共同的地方,都只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物体(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此外,对于同样的操作,如开窗,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思考,开窗窗户的运动可能是平移,可能是旋转,此外,还有门的开关,拨珠的运动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而不仅局限于一种固定模式的思考。从这节课中,体现出小班教学特点就是全员参与,人人都有学习的主动权。从小组内组员的全员参与到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全体讨论交流,再由学生当老师,师生共同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权利,都能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2:20:54 | 只看该作者
供学习参考,
3#
发表于 2009-3-3 19:13: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4#
发表于 2009-3-3 20:00:43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5#
发表于 2009-3-31 21:47:37 | 只看该作者
高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09:22 , Processed in 1.1576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