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96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治班绝招1】一加一减,两种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4 09:2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加一减,两种理念


       孩子上三年级又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有些担心,不知道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怎样。但开学才两天发生的一件事,证明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开学第二天的晚上吃完饭,孩子拿出语文课本,让我检查他第一篇课文的背诵情况并开证明。开证明我们家长早已习惯了,主要就是帮助老师检查一下孩子作业完成情况。我开好证明,没想到孩子高兴得蹦了起来,小家伙边蹦还边喊着:“明天又能加3颗小红花了!”小家伙看出了我的吃惊,便告诉我说:“我们宋老师说了,只要能让家长开证明,就说明你有勇气让家长了解你的学习情况,所以不管背没背下来都加两颗小红花;当然要是背下来就加3颗。”孩子随即又问:“妈妈,你说为什么贺老师要是看见我们不开证明就减小红花,而宋老师却是加呢?”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问道:“那你是喜欢减小红花还是加小红花呢?”“当然加了!”小家伙得意地回答,“明天再加上这3颗,我就8颗小红花了。”看着孩子得意洋洋的样子,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一加一减,体现的是两种评价理念。“加”体现了教师对孩子行为情况的肯定与奖励;“减”是对孩子行为情况的一种否定与惩罚。按照我们传统的认识,孩子完成作业是应该的,但完不成作业,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除非当孩子有了特别突出表现的时候,才应该受到奖励,因此受到奖励的学生永远只是少数而不是多数。这种评价方式只会促使学生愈加向两极分化,这在我们以往无数的事例中已经证明。而“加”呢,变惩罚为鼓励,它使所有的学生都极有可能获得奖励,让后进生们也尝到了获得小红花的乐趣,从而有可能刺激他们更加努力。看到孩子欢乐的样子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渴望加小红花了,即使每次受到奖励的人很多,但可爱的孩子们是不在乎这些的。
       看来,教育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反应与折射。所以我想,教师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以保护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的发展为前提与归宿.

[ 本帖最后由 xjinshan 于 2009-3-14 09:33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9:28:36 | 只看该作者

【治班绝招】低声细雨

低声细雨
      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个别老师习惯高声训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现老师的尊严,才能使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的裂痕。如果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用和蔼的态度、低声调进行教育,就会像春风细雨滋润万物一样,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低声调”的教育能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便于问题的暴露和解决。
      学生都害怕批评,也厌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害怕、厌烦,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学生受到了老师说教与批评的“招待”,这种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超重压力”,学生或者会在心里“掩耳不闻”,表面在洗耳恭听,“心”却躲在别处;或者会因为考虑到老师将怎样处置,而变得焦虑不安、精神紧张;同时,自我保护的本能,又会促使学生作出“心理防御”,以至于在老师面前不敢也不愿道出真情。这时,倘若老师能用和蔼的态度、低缓的声调开导、说服,学生就会因为老师的举动而获得心理上的宽慰。紧张的神经渐渐松弛,情绪稳定了,心结解开了,问题暴露了,老师的教育也就容易被接受了。
      其次,“低声调”的教育能减弱乃至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学校里常有这样的学生,他们从小就被认为品行恶劣、屡教不改,因此常常受到过分严厉的斥责。可以说他们是伴着训斥和生硬语气的说教长大的。在这些学生眼里,老师非但是不可亲近的人,而且令人憎恨。由于情绪的强烈对立,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所以对老师的要求,往往一概拒绝。即使被迫接受,也不是真心实意地照办。有时候甚至会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在学生中挑起事端,导演“恶作剧”,暗地里与老师对着干。
      降低批评的声调,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会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好的暗示:这次批评不像是有意找学生的“茬”,更不是想借此机会整治学生,而是真情实意地要帮助学生查找问题,纠正错误。这样,学生自然会放松对老师的戒备心理,接纳老师的谈话。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转变对老师的看法,自觉减弱乃至消除“逆反心理”,化尖锐的对立为真诚的信任,按照老师所讲的道理去学习、生活和做人。
      再则,“低声调”的对话,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增进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师生关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崇拜自己的老师,以至于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去执行,而老师则不大喜欢接近学生,热衷于保持“师道尊严”的派头。致使师生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差距。这种情况处理不好,会阻碍师生心理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
      交谈是师生之间交换思想、增进了解最常用的方式。低声调、亲昵的交谈像讲“悄悄话”一样,容易引起学生跟老师说话的兴趣,感受到母亲般的慈爱,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尊重学生,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他们为自己享有这样的谈话机会而高兴,渴求老师的理解和尊重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老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亲人和知心朋友。
      由此可见,教育学生用低声调,比较合乎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特点,它有助于消除师生间存在的隔阂,促进思想的交流和感情的沟通,从而使学生尊重老师,信任老师,自觉自愿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帮助。


[ 本帖最后由 xjinshan 于 2009-3-14 09:30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9:30:54 | 只看该作者
仅供参考。
4#
发表于 2009-3-14 12:27: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09-3-14 20:04: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6#
发表于 2009-3-15 09:08: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
发表于 2010-8-13 15:29:39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8-20 06:09: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12:54 , Processed in 1.1515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