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9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9 08:5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苏教版新教材刚刚改到我们六年级。我把新旧课本进行了对比,觉得新教材更为注重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进行比较、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学得更轻松快乐,掌握得也就更牢固!教材新,理念更要新。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把《圆柱的体积》这一节课的教学流程重新进行了设计。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成功之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用现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猜想的兴趣

教材中用情境图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并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引发学生猜想出圆柱体的体积。虽然教材设计很好,但是我总觉得这样导入并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自己重新设计了本课的导入。我出示长方体实物,让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出示两个圆柱体的实物,让学生比较体积大小并猜测圆柱体积和什么有关。课堂中有些学生立刻想到圆柱体积和什么有关,而有些学生则是在认真思考、猜测。猜测出结果的学生的答案,更能引发其他学生思考。让学生经过思考——猜测,这样的猜测更有价值。

二、圆柱体积演示器的演示,化抽象为直观

在验证圆柱的体积是否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的过程中,我让两名学生到台上演示,学生兴致很高,都想到台上进行操作,被选出进行演示的学生非常认真地进行操作,而其他学生也是非常认真的进行观察。因此推导得出圆柱体积公式时,学生感到非常好懂,也学得很轻松。

三、优质资源光盘,引导和证实学生的猜想

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之前,我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圆柱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时,没有一个学生能想到用以前学过的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转化圆柱体,于是我播放光盘中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给学生看,使得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圆柱体也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来得出体积公式。

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中,有一段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虽然能说出“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但是,到底拼成的图形怎样的更接近长方体,除了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想象得出,大部分学生脑中的表象还是比较模糊的。优质资源光盘中正好有把圆柱体切拼成32份、64份的演示动画,在教学中我适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不仅对这个切拼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又加深了对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转化方法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发散学生思维

在练习中,我安排了两个联系实际的练习活动:1、给自己带来的圆柱体实物进行数据测量、并计算出它的体积;2、对教室门前的圆柱进行测量,并算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我们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在课堂中,学生明显对这些实际测量与计算很感兴趣,学生参与率很高。

课中的不足之处

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之前,我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圆柱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时,没有一个学生想起用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这里让我感觉到,在学习圆柱体积之前,我应该帮助学生复习一下,圆的面积推导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课堂中的思考、猜测。

因为圆柱体积演示器只有一套,所以,只能是个别学生进行操作,大部分学生只能远距离观察。有些学生因看得不清楚而观察、思考得不正确。如果条件允许,演示器多一些,能让学生人人都进行操作,我想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教学效果都会更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09:01:05 | 只看该作者
供参考,
3#
发表于 2009-3-21 17:28:27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4-3 10:21:44 | 只看该作者
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15:33 , Processed in 1.1797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