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5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值得注意的课堂教学中的“三多一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0 19:5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值得注意的课堂教学中的“三多一少”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一少”现象,值得注意。
        “三多”是:讲的多,活动多,检查多;一少,学生有效活动少。
        讲的多。虽然,和过去相比,现在的课堂教学满堂灌是少了,但还是讲的偏多。主要表现是学生已经明白了教师还要讲,非关键处也要讲,细微末节也要讲,个别问题普遍讲,就这样,把学生的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成绩差。
        讲的多,究其原因,一是不相信学生,二是不相信自己,三是认识问题。
        不相信学生,学生很多时候已经跃在教师的前面了,教师还在喋喋不休的讲。不相信自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源于备课不充分,不知道关键在何处,于是就不得不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生怕一遍不行就又来一遍。
        认识问题,在于之所以不让学生思考,认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不如由教师干脆讲给学生听速度快,“好完成任务”。不错,思维需要时间留白,如沉思、顿悟、翻转等,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不能由别人代替,的确需要时间;但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创新发明,以后的学习就会越来越轻松,这样的“费时间”是必须和值得的。反之,什么都讲给学生听,学生可能会感到这样的学习很舒服,但学生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只会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必然越学越累,成绩下降,甚至厌学。
        因此,解决认识问题,关键是要认识快和慢的辩证关系。没有学生能力历练形成的慢,必然就没有后来的快;而满足一时眼前教师灌输知识的快,葬送的将是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收获的必然是日益艰难的慢。新课改强调过程和方法,对能力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活动多。有些课堂教学,变换频繁,活动过多,穷于应付,收获无多。比如齐读齐背,男女分部读背,个别分角色读背,小表演等。诸如此类,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缺乏学生深入思考的读和背,都是收效甚微甚至无效的活动。
        检查多。活动多,必然检查多。检查多,为检查而检查,效果差。学生的知识多是瞬间的短时记忆,短时效果,缺乏转入长效记忆的时空;而检查的一般仍然是少数人,多数人仍然是没有有效参与。
        一少,学生有效参与少。如上所述,表面热热闹闹的三多,一刀切,形式主义,而学生都是具体的,有个性的,必然带来学生有效参与时间少,最后教学效果不佳。
        在这样的三多一少的课堂里,学生真是无奈:不跟着走吧,不遵守纪律,不“配合”教师;跟着走吧,或早已懂得了,或似懂非懂的,真是一种遭罪!
        遗憾的是,时下,课堂教学中的“三多一少”现象还比较普遍,要切实引起我们的注意。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环节,真正还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要指导学生有思考的读和背,要学生学会一边思考一边读和背,思中读背,读背中思。这样,学生基础不同,能力有别,自由学习,必然是快慢各异,能根据个人的情况,用自己适宜的方式和速度思考学习,以求最优效果。
        反馈检查不是不需要,但反馈检查应在学生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应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而不应是匆忙行事为检查而检查的华而不实的形式表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30 20:00:04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的三多一少的课堂里,学生真是无奈:不跟着走吧,不遵守纪律,不“配合”教师;跟着走吧,或早已懂得了,或似懂非懂的,真是一种遭罪!
  
对我们是一种提醒!
3#
发表于 2009-3-31 08:04:55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一少”现象,是该注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9 16:30 , Processed in 1.1270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