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37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庐山的云雾》第二小节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 09:2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4个自然段,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
我认为教好第二自然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通过第二小节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9:20:3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自然段教学设计:
1.通过第一小节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神秘)
2.那么作者从几个方面写它的神秘呢?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3.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4.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5.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然后全班交流。
6.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7.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雾的千姿百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8.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老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段是按照先总起再分述的形式来写的。)
9.尝试背诵。
让我们把这美景、这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咱们试着背一背好不好,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是什么样的?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幅画面。自己轻声试着背一背。
谁愿意试着背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小声的和他一起来背。
现在我把表示云雾不同位置的词语也去掉了,你还能背吗?我们一起来!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10.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11.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感知表达方法——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意境——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12.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9:20:47 | 只看该作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抓住一个关键词“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崔峦语)
1.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在设计时,我加强了读的指导,要求学生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读出方法。
2.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通过阅读感悟,读出感觉,读出心得。
3.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我通过抓住“千姿百态”,以及4个比喻句的教学,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
4.习得法。在设计时,我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本文“总——分”的构段方式,比喻联想的表现手法,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4#
发表于 2009-4-3 11:09: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5#
发表于 2009-4-3 20:38: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6#
发表于 2009-4-5 12:03:14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4-8 17:42: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05:32 , Processed in 1.2079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