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89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暗示性语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 19:1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暗示性语句




   随着中考试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概述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题越来越多。这类题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而使一部分备考的学生难以把握。其实,能做到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捕捉隐含性的信息,把握暗示性语句,同学们也能做好这类题。

一、 词语的暗示

[例1]200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第14题:

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更□□。

四个方格要填四个字,前后两格各是一个词。根据句子语气一致,结构相同的特点,所填的两个词的词性要跟“干净”的词性一致,要都是形容词。再到本题所在现代文《奥林匹克新格言》去捕捉有关信息,能找到答案是“人性”、“团结”。所以,“干净”一词是一个暗示性词语,是做对本题的关键。

二、语序的暗示

语言的排列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自然流畅。语言的排列要么语气一致,要么结构相同,要么修辞叠加,要么逻辑对等。善于捕捉语序的行文规律,也是做好题的关键。

[例2] 2003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第6题: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要拾起放进垃圾筒里,____________,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 .  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 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此题可抓住“语气一致”和“语意连贯”去做题。这几个分句的主语应该都是“他”,因此可以明确排除A项和B项。C项中的“自己”指的是人,陈述的主体应是第一人称的“我”,不符合本段是用第三人称去陈述的。这样,答案是D项。

[ 本帖最后由 xjinshan 于 2009-4-3 20:0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9:19:48 | 只看该作者
三、结构的暗示

文章的结构常因语气的一致、一贯而呈现关联、对等、同属等关系,抓住其前面和后面相关联的句子的特点,就容易准确答题或选出正确答案。
[例3]2003年广州市中考语文第6题:填在文段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_________,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是在水墨画中,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人品。

  ⑴ 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⑵ 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⑶ “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⑷ 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A.①③      B. ⑴⑷&nb    C . ②③       D. ②④

第一空格所填的句子跟后一句“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构成同属关系,跟前一句“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构成比较关系,用音乐解释中国画。第二空格所填的句子跟最后一句的语气、陈述对象要一致。从分析结构入手,可推断答案为C 。

四、句式的暗示

[例4]  2003年呼和浩特市中考现代文阅读《母亲》
第9题: 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理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 ……”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第12题:作者把母亲比作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作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这两道题都暗示了答题的语言表达句式。做第12题时,除了比喻贴切外,要注意作者的句式“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明确句式特点:名词+动词+数量词+表示偏正关系的短语,那便是母亲。”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题目已暗示我们的句式去表达。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9:20:32 | 只看该作者
五、修辞的暗示

[例5] 2003年南京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说真诚》第21题:
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  勤奋是______________。  

分析例句,发现“真诚”跟“白云”、“清泉”之间的关系是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再比较分析两个喻体部分的结构特点:表示范围的短语 + 数量词 +名词。这样挖掘了题目中隐含的要求,也就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和方法。答案可以拟为: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一架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一艘航船。

六、综合性暗示

[例6]  有的试题需要从词语、结构、句式、修辞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把握。如200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第7题:

  根据语镜,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溪流、湖泊、山泉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因为有了水而有了灵性,有了生机。水是有灵魂的。水的灵魂如少女一般韵味十足,如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所填的句子,根据前面一句的句式和修辞可以断定这是一组相关联的比喻句,陈述的对象都是“水的灵魂”。根据前一句词语“少女”可以断定“如”后面跟“少女”相应的应是一种人,喻体应是“人+一般+名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参考答案:仙人一般变幻莫测,婴儿一般清新自然。


  总之,重视中考试题中的暗示性语句,仔细审视,并总结规律,这会给广大考生带来十分实用的解题提示。充分利用试题中的暗示性语句,可以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9:20:51 | 只看该作者
仅供参考。
5#
发表于 2009-4-4 12:50: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06:59 , Processed in 1.1491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