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61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华应龙案例研究之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6 09:5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实验以来,不少教师都感到“这课我上不好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案例研究乃“速效救课之丸”。

一、案例研究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与教学行为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要求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自己的教学难题为归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研究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和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案例研究是与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的研究活动。在案例研究过程中,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眼界不断扩大,在工作中主动反思,深入全面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激发并维持着教师从教的乐趣和热情,唤起教师身为专业工作者内在的尊严和幸福感。

案例研究是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珍视教师个人的主动反思和独立探索,但同时强调志同道合的教师之间、教师和理论工作者之间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者形成松散的“教育研究志愿者组织”,围绕某个实际教育问题或课堂教学实例,开展合作研究。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究者,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寻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帮助和支持,彼此分享了理论和经验。

案例研究是开放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强调以解决教师教学问题为归宿,但并不排斥同事、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智慧,相反它对任何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保持开放,并努力从中索取课堂教学改革的诗情和灵感。

案例研究是易行、有效、多层次、灵活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不受时间限制,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课堂教学是研究,课后反思也是研究;不受人员限制,人少可以研究,人多也可以研究;不受能力限制,能力强的可以研究,能力弱的也可以做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研究也构成了三个不同的研究层次;不受经费限制,多花钱可以研究,少花钱或不花钱也可以研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09:56:47 | 只看该作者
二、案例研究的内容

立足课堂和教师实际,广泛开展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引领下的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新途径;研究案例积累与教师成长、学生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以专业教研人员或教研骨干为主干的新型教研组织结构形式;筛选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构建赋有创意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开花结果,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三、案例研究的程序

案例生成。参加研究的教师共同选定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设计,并组织观摩、研讨,对照新课程理念集体设计改进方案,然后再一次实施教学过程,并写成教学反思和体会。

案例研讨。将生成的教学案例结集汇编,组织广泛的研讨活动,形式包括现场观摩研讨、专家集中评点、个人解说反思、集体品评赏析等。

案例积累。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对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以期广大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案例研究采取整体规划、专题研究、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点面结合、滚动发展的策略。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堂实录,坚持课堂教学和分析点评相结合,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09:57:04 | 只看该作者
五、案例研究的预期目标

1. 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新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2. 研究案例积累与教师成长、学生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教学规律和教育思想,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研组织结构形式。

3. 通过广泛参与的案例研究方式推动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教学、教研骨干。






六、案例研究的注意事项

1、理论探讨不要太偏。时下,“课堂生活化”、“思维个性化”、“教学人文化”、“问题情境化”、“参与自主化”、“互动有序化”、“过程活动化”等过极过偏的理念在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口头和文中出现的频率甚高。固然新课程教学强调内容要联系生活、思维要尊重个性、教学要突出人文、问题要创设情境、参与要鼓励自主、互动要做到有序、过程要组织活动等,但并非面面皆“化”、一“化”则就。

2、研究范围不要太大。首先是理论探讨的范围不要太大,如“让学生当好主角”、“实践新课标,用活新教材”等选题范围太大,不便研究;其次是行动反思的范围不要太大,一节课的教学不要从头至尾的反思、多个片段的反思、多个方面的反思,以免面面居到、面面肤浅、无所收获。

3、对比反思不要太弱。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成败对比都是案例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不要总是停留在成功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上,要多开展案例间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在对比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体验新理念、感受新实践、获得新收获。

4、行动指导不要太虚。案例研究是以行动研究行动、以行动反思行动、以行动指导行动的实效和实用型研究活动。要切实通过案例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校本教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

5、研究方式不要太单。案例研究可以采用先教再研与再教再研结合、教材研究与教学创新结合、个性研究与共性研究结合、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结合、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等多样的研究方式,实行各种研究方式间的互补,促进案例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09:57:35 | 只看该作者
供学习参考,
5#
发表于 2009-5-16 19: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支持
6#
发表于 2009-5-17 21:33:49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5-17 21:34:19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值得学习!
8#
发表于 2009-5-18 04:59: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17:43 , Processed in 1.179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