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盐城市申报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业务能力考核试题 县(市、区)
学 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
注意事项:本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共50分;第二部分为专业素养考查,共100分。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50分) 一、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字母填入下面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小题1分,共12分) 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 个性和品德的形成
C. 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 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
B. 格塞尔
C. 赞科夫
D. 维果茨基 4.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A. 全面调查 B. 访谈调查 C. 抽样调查
D. 个案调查 5.不属于学习生活辅导内容的是
A.作业辅导
B. 学习态度辅导
C. 学习策略辅导
D. 学习习惯辅导 6.下列属于认知的实例是 A 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 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 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7.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 讲授法
B. 发现法
C. 讨论法
D. 掌握学习法 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意志力
D. 思维力 9.下列属于 “问题解决”的一项是 A. 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 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 用一个词来造句
D. 荡秋千 10.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 认知能力
B. 操作能力
C. 社交能力
D. 模仿能力 11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成分
D. 能力成分 12.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A. 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 知识与智力无关 C. 没有知识智力就不可能发展
D. 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二、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相应的题号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3.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 14.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15.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 16.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1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18.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 19.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 20.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21.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 22.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三、案例分析(本小题10分) 23.新学年开学第一天,一位教师走进教室,给新学生上第一堂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中间画了一条竖线,微笑着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我把黑板分成两半,我用半块,而这半块黑板是你们的。” “这半块黑板是我们的?”孩子们瞪圆了惊奇的双眼,似乎在问,“我们用这半块黑板做什么呀?” 下课时,同学们才明白,老师用半块黑板进行教学板书,而另外半块黑板,书写了他们在发言中使用的好的词语和句子。很可惜,孩子们的半块黑板上,只写上了两个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半块黑板上,好词语、好句子越来越多。终于,孩子们的半块黑板不够用了。 有一天上课,老师又在洁净的黑板上画了一条竖线,而这条竖线却将黑板分成了一个三分之一、一个三分之二。孩子们看了看这条竖线,又看了看老师微笑的脸庞。突然,宁静的教室里爆发出一片掌声和笑声,孩子们笑得那么欢畅,欢畅中充满自信…… 这一案例对我们教学有何启示?
四、教师必读书目考查(考生只须在以下 10道题中任选3题完成,每题6分,共18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一书认为课程的内涵应包括哪几个方面?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认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 3.《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在“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一文中认为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哪些内容,其途径有哪些形式? ` 4.《新教育之梦》一书在“理想的教师”一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美国两位学者对教师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认为可以把教师分为五类,分别是什么? 5.《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认为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什么? 6.《有效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哪些问题? 7.《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是什么? 8.《教育过程》一书提出的学习行为概念,包含几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分别是什么? 9.《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一书提出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其理由是什么? 10.《教师人文读本》一书提出作为教师需要有人文精神,为什么? (1)(6分)你选择的书目是
。 答: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2)(6分)你选择的书目是
。 答: (3)(6分)你选择的书目是
。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