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共有134个知识点。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上述行为动词是递增的。 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低要求。它包含: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它的要求比“了解水平”高,比“理解水平”低。它的含义:位于“了解”“理解”之间。 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高要求。它包含: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20)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2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26)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32)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 3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9)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46)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9)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0)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70)能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 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尝试将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6)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教材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以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新教材从学生的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使教材结构的安排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新教材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教材充分体现了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新教材设立了生动活泼的“科学世界”栏目,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