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单”与“不简单”之间行走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人把小孩、物理学家、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密闭的房间里。黑暗中,哲人吩咐他们:“请你们用最廉价又最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尽快把这房间装满东西。”物理学家马上伏在桌上开始画这个房间的结构图,然后埋头分析这个季节哪是光照最佳的方位,在哪堵墙哪个位置开扇窗最合适。草图画了一大堆,绞尽脑汁的物理学家还是不能确定在哪堵墙上开窗,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而数学家连忙找来卷尺丈量墙的长度和高度,之后伏案计算这间房的面积,又在苦苦思索能用什么最廉价的东西恰到好处地把房间迅速填满。只有那个小孩不慌不忙,他找来一根蜡烛,从口袋里掏出火柴点亮它——昏暗的房间一下子明亮了。在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皱着眉头设计种种方案时,小孩已经在屋里围着摇曳的烛光幸福地跳舞和歌唱了。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看着盛满烛光的小屋,看着那个不费吹灰之力就简简单单获胜的小男孩不禁面面相觑……
多么睿智的孩子啊!他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是简单的、廉价的,更是有效的。然而,这种简单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却是不简单的——烛光摇曳,满屋清辉,既显温馨,又很浪漫,让人感到无比快乐……读着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不禁引发了我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些许思考:这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学有了不少可喜的变化,学生学习主动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语文课已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字、词、句、段的训练,而是给予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但是,静心思忖,我们又发现原本比较简单,能使学生感到快乐的语文教学,现在似乎变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了。有些教师对待语文教学就像故事中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那样,认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应该教得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会时常看到那种游离文本、天马行空的花拳绣腿或众声喧哗、异口同声的热闹场面,却难见学生潜心揣摩文本的静思默想,更难见教师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些表面的繁杂与忙乱,遮蔽了语文的本质,虚化了语文的学习,也掩饰了语文教学理念的苍白。人们常说:“大道至简,大巧似拙。”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如同故事中的哲人说的那样,应努力去寻求一种最廉价又最能使人快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尽快地使自己的言语世界和心灵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我们应该要像故事中的小孩那样对待语文教学,能够善于运用简单的方法来获得不简单的结果。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够引领学生幸福地行走在“简单”与“不简单”之间,触摸语文,品味语言,滋生智慧,提升素养,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