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97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资料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2 12:5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简单”与“不简单”之间行走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潘文彬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人把小孩、物理学家、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密闭的房间里。黑暗中,哲人吩咐他们:“请你们用最廉价又最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尽快把这房间装满东西。”物理学家马上伏在桌上开始画这个房间的结构图,然后埋头分析这个季节哪是光照最佳的方位,在哪堵墙哪个位置开扇窗最合适。草图画了一大堆,绞尽脑汁的物理学家还是不能确定在哪堵墙上开窗,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而数学家连忙找来卷尺丈量墙的长度和高度,之后伏案计算这间房的面积,又在苦苦思索能用什么最廉价的东西恰到好处地把房间迅速填满。只有那个小孩不慌不忙,他找来一根蜡烛,从口袋里掏出火柴点亮它——昏暗的房间一下子明亮了。在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皱着眉头设计种种方案时,小孩已经在屋里围着摇曳的烛光幸福地跳舞和歌唱了。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看着盛满烛光的小屋,看着那个不费吹灰之力就简简单单获胜的小男孩不禁面面相觑……
  多么睿智的孩子啊!他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是简单的、廉价的,更是有效的。然而,这种简单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却是不简单的——烛光摇曳,满屋清辉,既显温馨,又很浪漫,让人感到无比快乐……读着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不禁引发了我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些许思考:这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学有了不少可喜的变化,学生学习主动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语文课已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字、词、句、段的训练,而是给予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但是,静心思忖,我们又发现原本比较简单,能使学生感到快乐的语文教学,现在似乎变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了。有些教师对待语文教学就像故事中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那样,认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应该教得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会时常看到那种游离文本、天马行空的花拳绣腿或众声喧哗、异口同声的热闹场面,却难见学生潜心揣摩文本的静思默想,更难见教师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些表面的繁杂与忙乱,遮蔽了语文的本质,虚化了语文的学习,也掩饰了语文教学理念的苍白。人们常说:“大道至简,大巧似拙。”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如同故事中的哲人说的那样,应努力去寻求一种最廉价又最能使人快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尽快地使自己的言语世界和心灵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我们应该要像故事中的小孩那样对待语文教学,能够善于运用简单的方法来获得不简单的结果。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够引领学生幸福地行走在“简单”与“不简单”之间,触摸语文,品味语言,滋生智慧,提升素养,快乐成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2:52:24 | 只看该作者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识字5》:夏天 台风 雷雨?蛐桃子 梅子 西瓜?蛐蝈蝈 青蛙 知了?蛐葵花茉莉荷花。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联系排成4行,押韵合辙,易于诵读。对于这样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课文,我曾经见过一位老师是这样来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前两排词语,重点教学生认读、书写“夏、台、雷、梅”4个生字;第二课时教学后两排词语,重点教学生认读、书写“瓜、蛙、荷”3个生字。两节课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气氛沉闷,听到的是教师的唠叨,感受到的是学生的痛苦。两节课下来,在教师的反复灌输之下,学生基本上会认、会写了本课的7个生字。课后,我与这位教师进行了交谈,当我问及对这篇课文的认识时,她回答说:“这篇课文的任务是识字,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简洁高效,我主要采用了认认、写写的方法来展开这篇课文的教学。”听了她这番颇有“见地”的话,我哑然了……这种忽略整体只停留在对文本浅层次理解基础上的教学,其实是对文本的漠视,这样“简洁高效”的教学到底能使学生获得些什么呢?我简直不敢去想。
  李海林先生说得好:“模糊了文本,就是模糊了语文;遮蔽了语文,就是遮蔽了文本;失去了文本,就是失去了语文。”我觉得,对于这样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课文,教者为了完成识字任务看到的只是几个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看不到其中的人文色彩和审美价值,真是莫大的悲哀!其实,这篇课文的功能除了识字之外,还兼具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等等。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2:54: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语文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目的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内容要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物质存在,而这个目的的实现又是落实在每篇课文、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年段的教学活动当中的。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立足文本,着眼于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我们应该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中,精于读写,习得语言,形成习惯。
  ——教学目标简明 课堂40分钟是一个常数,如果目标太多,那么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较少,一节课上什么都想抓,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抓住。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相反,如果目标简明,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比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一位教师根据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来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初读课文,感知文本,认读生字,理解新词,描红临字;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围绕课后问题,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母爱的无私和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之情。这两课时的教学立足了语文,紧扣了文本,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既简明,又切近学生的实际,因而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长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升呢?
  ——教学内容简约 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并非是全盘教给学生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从文本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最具语文价值的部分,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支付自己的经验库存,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它,以汇兑文本所表现的理智、情感和价值取向,求得自己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并据此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简化 语文教学呈现的应该是一个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环节简单的读书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铺路架桥,指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始终是处在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对话分享的课堂情境当中,学习着语文,享受着语文。我以为,简化教学过程绝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追寻着语文教学的真实,一种真真实实地引导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寻求着语文教学的朴实,一种朴朴实实地引领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展现着语文教学的平实,一种平平实实地启发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体现着语文教学的扎实,一种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训练的过程。
  ——教学手段简便 语文教学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形象生动,能够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但是,现代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局限学生的想象,扼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审美创造。我觉得,语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要以简单方便、实用有效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2:5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2:56:13 | 只看该作者
供学习参考,
6#
发表于 2009-8-12 15:24: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12:59 , Processed in 1.1744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