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完了,要注意"节日综合症"
“节日综合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疾病,是由于面对长假,个体适应能力紊乱的的一组症状,更多表现出一些心里障碍,固心理学家称之为“节日压力综合征”。它妨碍了人的健康、智能、体能的发挥,也是多种疾病的根源。现代社会,日常工作压力已经使很多人的承受力接近饱和,即将来临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假以及伴随过节而产生的额外压力,如经济压力、情感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健康压力等,都会在“节日”这一特殊时期集中显露,人的心理不免难以平衡,如果不善于调适,就有可能引发种种类型的“节日综合症”,有的甚至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抑郁症等其它心理疾病。
节日综合症既是心理疾病也是社会疾病。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节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下面三个类型:
第一种:焦虑型。表现为以焦虑为主,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全感,无法休闲、无法入睡等;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有的是担心自己即将到手的定单最后能否落实,也有的人没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岗位,对未来感到迷惑而焦虑,情绪低落,甚至吃不香,睡不好。
第二种:抑郁类。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精神不振,对家人和朋友漠然冷淡;抑郁寡欢、无法同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日,有的本身是单身,孤独感随着假日的临近而加剧,看到周围的人都欢聚一堂时,情形会变得更糟;另一种情况是不希望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对亲朋好友的来访感到不耐烦。
第三种:攻击型。表现为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如有的人外出疯狂购物,暴饮暴食、通宵娱乐等,也是攻击的一种方式,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一种“获得”的过程,;有的人则回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孩子。
减少节日综合症,“减压”是关建,下面几招,你不妨一试:
制定现实的节日目标。节日期间不要让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压得喘不过气来。制定计划时最好全家共同商量,以充分考虑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要平衡情感、经济、人际等诸压力要素,以休息和亲情交流为主调,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做一些其他的安排。
设法排解压力。可以约朋友聊天,给亲朋好友写信,记日记等将压力和烦恼一吐为快。重点是要善于寻找“疏导口”,将体内积蓄的“节日压力”,有效地“疏导”出去,使之不危及身心健康。
日常的作息要有一定的规律。节日期间尽管活动较多,但最好还是坚持日常的作息规律,留给自己身心休息的时间。。合理睡眠:一天睡眠不要超过8小时,也不得少于6小时;合理饮食:一日三餐一顿也不能少,一顿也不要多;合理娱乐:不可通宵旦地娱乐。
如果效果还不理想,提示他们的症状往往与早年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缺陷有关,因而有必要在心理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疏导,以免发展为焦虑症、抑郁症等其它心理疾病。 祝朋友们新春愉快!:handshake 感谢!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