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jfxx 发表于 2009-5-22 11:10:55

让思考也“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教学反思



很奇怪,每天都在上不同的数学课,与孩子们轻松地学数学,不曾觉得40分钟漫长。但是,今天上完课的第一感觉便是:原来,40分钟可以这样“长”!“长”在于需要思考很多的东西。

【思考“策略”】
听过专家这样解释策略:“策略”指计策和谋略,是人们面对具体问题做出的基本判断。
在南京小数网研讨会上,一位版主这样解读策略:“策略”比“方法”更上位,“方法”可以从外部输入,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传授给孩子,而“策略”是一种思想意识,无法传授,需要孩子通过在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感悟。
近期一直在接触“策略”,所以,在我心里,对策略的定位为: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孩子对数量关系的阐述可以不十分规范地表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身经验描述出思考过程就可以,但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经过一定的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思考“起点”】
思考孩子的知识起点很重要!因此在调整教案前,我首先思考了四年级孩子的知识起点,很欣喜地发现在他们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与合,二三年级时能用数字组数,四年级上学期学会了“搭配的规律”。
原来,孩子们几乎每个学期都在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着一些简单的问题,而且在不断的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孩子们已经体会着一一列举的基本思考方法,知道列举要注意有序,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但我想,到现在为止,这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解题行为。
如何让这样的思考更深入、更系统,便是我今天课堂上的任务了。

【思考“过程”】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尤其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范老师将和大家要学习的内容来自于五年级上册,也就是你们下学期的新课,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我注意到孩子们的表情先是有些意外,接着就是不约而同的回答,铿锵有力,信心百倍!
在导入时,我借助游戏让孩子们感性认识“一一列举”策略的特征——有序思考。接着出示例1,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列表、画图等方法很顺利地解决了,而我侧重让孩子们在比较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同伴探究成果中,加深“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这三个关键词,施老师上次在评课时还叮嘱我一定要板书这三个关键词,今天,我照做了!

【思考“改进”】
还有一点自我感觉有所改进的地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们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而且各有侧重。
如导入部分通过游戏后的反思引入一一列举的策略,让孩子们初步体会一一列举的有序性;例1“围羊圈”突出“找到根据,再有序列举”,例2“订杂志”突出“先分类,再有序列举”,而巩固练习“公交车”“音乐钟”则突出“找到规律,再有序列举”。除了不断地渗透一一列举的有序性外,我也希望能深化孩子们的数学思考,让他们对策略的认识更加科学化、深刻化。

【初衷也是主旨】
下课后,我在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数学思考,应该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也是主旨!但是怎样把握好这个“度”,还须进一步思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思考也“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