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44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HO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3 17:4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新理念

一: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
1、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二: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首要特征
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
2、独立性——核心特征
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了特殊的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 和欲望。
对待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性,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即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独特性——重要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即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4、体验性——突出特征
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表现为:
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讲,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5、问题性——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
(1)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

三: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3、评价内容综合化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4、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5、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四:新课程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而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将有助于教师增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 本帖最后由 流响出疏桐 于 2008-7-23 17:55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4#
发表于 2008-7-24 01:26:11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7-23 22:44:56 | 只看该作者
都看过,就是写不出来,555555555
12#
发表于 2008-7-23 22:43:42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7-23 22:39:46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就是这些资料我都有了!

[ 本帖最后由 丁惠娟 于 2008-7-23 22:40 编辑 ]
10#
发表于 2008-7-23 21: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 流响出疏桐 的帖子

资料都是很好的呀,就是记不得。
9#
发表于 2008-7-23 20:59:22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7-23 20:49:03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7-23 18:19:3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全是数学的呀
数学的案例分析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7:48:24 | 只看该作者

四:新课程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

四:新课程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


案例15:

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案例15分析: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

①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②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就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

③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小王正是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自我成长。

案例16: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认识。

案例16分析:

“扁舟求鱼”的漫画提醒我们一个人不进行反思就会愚蠢错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于他人的反馈,来不断提高分析自身教学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否则就会像漫画中的人一样让自己主观自设的错误而引起错误的行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30 03:08 , Processed in 1.1612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