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7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方法概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8 18: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是非判断题
Ï
1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Ï
2
、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Ö
3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Ö
4
、在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而教学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Ö
5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Ö
6
、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Ö
7
、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Ï
8
、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

Ï
9
、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SOR”。()

Ï
10
、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Ö
11
、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Ï
12
、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是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是陈述性知识。()

Ï
13
、由于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一个人的默会知识是不可以传递给另外一个人的。()

Ö
14
、执拗是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反比的。()

Ï
15
、直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感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Ï
16
、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Ï
17
、冲动性认知方式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往往低于反省性认知方式的儿童。()

Ö
18
、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而直觉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Ï
19
、学徒制最初是适合手工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学徒制教学是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

Ö
20
、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Ö
21
、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不仅反映了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Ï
22
、秧田式的坐位编排方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Ï
23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Ï
24
、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Ö
25
、凯程序与衍枝式程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

Ï
26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

Ö
27
、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

Ï
28
、课堂交往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认识、情感沟通的发展。()

Ï
29
、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必须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这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提高学生的“预期”水平。()

Ö
30
、研究发现,当教师提供信息丰富的反馈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增加60%,这就意味着学生形成了更高一级水平的动机和认知,反馈促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Ï
31
、核心课程是为不同的学习对象准备的,它不同于照顾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的外围课程。()

Ï
32
、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分析,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Ö
33
、在课程的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之间,许多教育者都倾向于采用结果评价。

Ï
34
、学校与社区合作,是国际上社会参与课程计划的趋势,主要分为两大类:发展中第三世界社会参与的趋向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参与的趋向。所以,这两大类的根本目的也是不一致的。()

Ï
35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针对差距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Ö
36
、从评价关注的焦点看,传统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所以,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被处理成线性关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及有效的反馈。()

Ï
37
、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它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Ï
38
、目标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评价某个对象在其所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

Ö
39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Ö
40
、学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提供教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是提示教师的信息素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7-8 08:39: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还不错!
3#
发表于 2011-7-9 09:45:45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参考答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21:42 , Processed in 1.1242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