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1 18:5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

作者:大丰市草庙初级中学政治组熊月江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
活力 学生生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专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因此,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多维度的激活课堂教学要素,为课堂注入活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认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作为教师只有采用蹲下来看的姿态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世界,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尊重他们喜怒哀乐得感受,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教学活动才能有效、高效。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材是学生学习所用的一种材料,但相对今天日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而言,它显然是滞后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要有强烈的资源共享意识,努力去开发和利用与儿童生活有关的一切资源,开放教学内容,使它贴近儿童生活,成为能与学生真正对话的文本。
例如五册思想品德《关注社会》一文的教学,不仅要学生收集家乡的变化并要求开展讨论,使学生明白家乡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和爱国意识.
再如《环境保护》一课,让学生联系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作一些资料调查和收集,从黄河的命运变化来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在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决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即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
二、教学实践活动化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它还认为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因此,思品课应有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促进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简而言之,我们应构建一种活动化的课堂教学。
比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教师看来,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入迷因此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中,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
除了课内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我们还应打破上课一定要在教室上的传统观念。如《环境保护》一课,为取得最佳效果,我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的草庙诃展开调查,包括:向老一辈的人走访以前的草庙诃一些基本情况,对现在水质的测查,对水面污染物来源的调查。然后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写环保倡议书,开展环保小队活动,进行环保演讲等主题活动渗透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这样,让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让枯燥的说教变成丰富的实践,而学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自是不言而喻。
三、教学评价灵活化
思品课的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思品课的教学评价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多向选择,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道德判断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判断也趋于多元化。因此,随时代的发展,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培养创新思维。而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以一个统一的、绝对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个人或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学生行为的评价,不能以教师个人的意识为标准,更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行为,而应采取多维的、开放的、灵活的评价标准,在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选择行为起点,并努力向高标准靠拢。
例如:在初一课本上有一个这样的讨论题,就是以前欺负过我的一个同学摔倒了,做为我应该还是不应该去拉他?学生的答案就有:A去拉他,因为宽容是美德;B 不拉,因为他自己可以站起来;C不拉,因为他欺负过我.看这样的三个答案,我们很容易就同意A答案,事实上我们看B和C又有什么不可以的,起码我们的学生是诚实的,同样是值得我们去表扬的.
正如巴浦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前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应构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自觉行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00:27 , Processed in 1.1318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