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8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语1-3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 08:4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老师,您好
  教学要求:
  ⑴学会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
  ⒉能有感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入
  同学们平时在校园里见到老师都会微笑着喊一声“老师,您好!”那么当你们长大了,那时你们见到老师会说什么呢?齐读课题《老师,您好》
  二、 初读指导
  ⒈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⒉正音:崇高、浸透、塑造、笑盈盈。
  ⒊指名读,指导长句的读法。
  ⒋学生自读课文。
  三、 讲读第一段
  ⒈指名读,这一节共有几句话?
  ⒉哪个词语点出了教师工作的意义?
  ⒊从那看出教师的工作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那……不……”是个什么句子?
  ⒋练习朗读,重点指导反问句。
  ⒌齐读。
  四、 讲读第二段
  ⒈自读。
  ⒉出示“笔尖飞舞……茁壮的新苗”
  抓住“笔尖飞舞、春蚕、笑语盈盈、甘露”等词语理解,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课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句生动形象。同时指导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⒊指导朗读。
  ⒋指名读。
  ⒌总结:引导学生有感情读课文,同时从“涌起、情不自禁”体会到祝愿的真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记住生字的书写。
  ⒉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⒈出示生字词大声念读。
  ⒉“铺、浸、禁”选择正确的读音。
  ⒊“霞、耀、崇”口头扩词。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⒈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铺”用熟字“哺”记忆。
  “浸”用熟字“侵”记忆。
  “霞”用熟字“假”记忆。
  ⒉指导书写。
  ⒊练习描红。
  三、 练习背诵
  ⒈自由练背。
  ⒉同桌互背。
  ⒊指名背诵,其余小声跟背。
  ⒋齐背。
  四、 课堂练习
  ⒈抄写词语。
  ⒉背诵课文。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⑴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⑵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⑶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⒈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⒉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
  ⒊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⒋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⒉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⒊小声再读课文,同座位互相检查。
  ⒋指读,把句子读通顺。
  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⒈讨论给课文分段。
  ⒉简单归纳主要内容。
  四、 审题指导
  ⒈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那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简单理解,不求深入。
  ⒉出示《水调歌头》自读。
  五、 指导写字
  耍、躺、隐、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课题的出处。
  ⒉能文中那句话揭示了题目。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复习
  ⒈出示文中词文,学生齐读,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⒉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此词呢?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
  二、 细读课文
  ⒈细读第23自然段。
  ⒉苏轼在中秋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理解“心绪不宁”。
  ⒊苏轼为什么思念他的弟弟?
  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读出感情.
  4.自由读第4自然段,之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师生共同评议点出省略号,引导想象。
  5.试着背诵这段话。
  6.看图,注意此时苏轼的表情并不生气,为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抓住“就像”以词让学生体会到人世间很难十全十美,抓住“但愿”一词,体会并读出苏轼祝愿人们生活愉快的愿望。在紧扣“转念又想” 训练朗读,第45自然段对比度,在读中理解,加深体会苏轼的丰富情感。
  7.在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他会想到什么呢?
  8.出示诗词,指读,分别在文中找出表示意思的句子,读中体会祖国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
  三、 作业
  ⒈背诵456自然段。
  ⒉练习背诵诗词。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
  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2. 能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检查
  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
  二、 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2.理解“望”字含义。
  3. 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 课前质疑:
  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 齐读全诗。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
  A.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1. 引导体会诗境
  a. 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比?
  五、作业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2. 能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吗?
  2. 解题
  简介作者及“峨眉山”。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读正音。
  3. 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那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
  1. 对课文内容质疑。
  2. 解决疑难之处。
  3. 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a. 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己理解。)
  (b. 指名说说,相机引导理解。)
  (c. 自由练习。)
  4.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展开想象,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
  5. 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初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四、练习背诵
  1.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在什么方位?
  2. 指导背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1-9-1 09:42:1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教案有点简单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6 12:59 , Processed in 1.1811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