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82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支教本来就是谎言(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2 13:2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支教本来就是谎言
支教是一件好事,没有人会怀疑它有什么不对,但是我怀疑。
我们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支教。支教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成支持教育或支援教育,支援又是支持和援助的结合,那么支教完全可以解释为支援教育。既然是支援教育,那就会有支援的一方和被支援的一方,支援的一方应该是强势的,被支援的应该是弱势的。那么支教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支教是强势教育群体对弱势教育群体的支持。
第二步我们还要弄清楚为什么支教。道理很简单,因为弱势,所以需要支援。更具体来说是因为被援助的一方自身能力不足,而不能达到某些标准和要求。支教的起因有两种,一是弱势一方有自知之明,自觉请求援助,二是强势一方看着朋友可怜愿意拉一把。
我对支教以上解释应该没问题吧!
下面再来看看我们的支教活动,一般的支教活动大多是从城市走向农村。教育发达地区组织一个什么团队,当然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成员一定要优秀的,装备也是要过硬的,不然的话就像小米加步枪到了朝鲜,会让人笑话的。被支援的地方往往是落后的,要么办学条件差劲,要么教育理念落后,要么教学水平低下,更多的是三者兼而有之。支教者往往表现的威风凛凛竭心尽智,被支教者往往是眼界大开顶礼膜拜。支教时间少则几日,多则数月。
支教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物质上多表现为文具呀图书呀仪器呀之类的东西,精神方面则多表现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支教者会上几节课,然后总结研讨一番,最后弄出点成果来留给支教对象也留给支教者自己。
这样的支教活动我想是大家公认的,也是肯定的。到这里我还没有说一句怀疑支教的话,就像一节课的导入过程太长让人厌烦。好了下面就进入主题。
一、支教应该是辛苦的,支教者却为何总表现的很幸福快乐?
支教所去的地方不是山区就是农村。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有去上海支教的团队,如果上海真需要支教,那我肯定是第一个报名,因为如此可以享受一下大都市的繁华,但此等好事只是白日做梦。需要支教的地方往往是边远山穷,那里一定会吃不好睡不好。唯一好的也许只是山中的风景。不过现在的支教者已经学的很聪明了,先跟地方的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打个招呼,食宿问题地方上会做一些安排,最次也要住在县城的旅馆里,而且免不了要举办什么见面餐或欢送会的。这样就避免了在山沟沟里那透风漏雨的学校里宿营的尴尬,也躲过了吃农家饭不给钱的嫌疑。支教者也无需考虑交通问题,地方上肯定会安排好车子以确保支教老师的作息时间。
如果组织一次为期一周如上所说的支教活动,且不用自费,我想报名的人一定会挤破了门槛。除了那些水平较差的老师怕去了丢人,只能心向往之而不敢行动。那些有时间有精力且水平高的老师一定会踊跃前往的。那为什么支教者会积极高兴呢?因为支教有若干好处。
1、
支教是一种高尚行为,是受人尊重和称赞的。
2、
支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自己有帮助。
3、
支教可以外出走走,能够调节一下工作和生活。
4、
支教不会损失什么,相反却会收获什么。
5、
支教并不是很辛苦。
……
缘于此支教者大多不会愁眉苦脸,而更多的是快乐和兴奋。
二、被支援的一方到底是个什么心态?
前面我曾把支教的起因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觉请求援助型的,也可以叫作请进来。此种的被援助方学习积极性最高,因为有了学习动机。但也不可排除两张皮现象,比如说双方领导自作主张,一方自以为是,一方自以为不是,二者一拍即合。这年头管后勤的可以指挥前线,手里有钱便能大肆泊来主义,只要先进,就一定要学。这样的盲目引进没有考虑本地老师的学习动机,或者没有考虑到是不是本地的需要。如此教师便没有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对自己认为没用的东西反感。
先进的东西固然是好的,但是支教的一方有没有考虑被支教的以方能不能学会?能不能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把这些好东西继承和发展下去?
我们常常经历这样的事情,一个班级经历了一个优秀老师的教学后,换成一个一般水平的老师,学生们会极大地不适应。支教的后果亦是如此。支教者往往是优秀的,甚至是非常优秀的,他们会让学生很快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会心智大开。学生会感受的“先进”和“优质”。但是支教者走了之后,又换上原来的老师,原来的老师是很难超越前者的,甚至不能望其项背。倒不是因为原来的老师太差劲,只是因为固有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很难改变。因此学生会很不适应,原来的老师会费很大劲才能把学生拉回到原来的学习状态。从这个角度上讲,支教是在给学校添乱。
一些学不来的东西,教师们会很反感,表现出的态度也就会冷漠。比如说写随笔,很多老师喜欢,但也有很多老师讨厌。任何事务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也就是说,支教并不一定受欢迎。
三、什么是真正的支教?
我有过两次支教经历,不是大家印象中的上述支教活动,只是我自己理解的两次。
一次是去本镇最远的小学给教师培训三笔字。(因为本人有书法家证,虽然是送礼得来的。)本次支教很风光,不但得到了尊重和赞赏,还为自己扬了名。虽然没有讲座费,但好歹吃了人家的饭,也算是名利双收了。这一次我很高兴。
第二次支教,我却是老大的不高兴。还是那所边远小学,缺一个校长,让我去赴任。那所学校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即便把支教的意义说得再高尚,我也不愿意为了高尚而不辞劳苦。因为对于我来说既得不到名也得不到利。
同样都是支教行为,为什么前者高高兴兴,后者却愁眉苦脸呢?因为后者损害了我的个人利益。
所以支教有两种,一种是借支教之名宣传自己的假支教,就像我的前者支教,它注重的是自己,并没有为被支援者的质量和前途负责。所表现的是时间短,劳苦小。另一种则是考虑被支援者的需要,为其负责任的一种援助行为。它所表现出的是时间长,辛苦大。这才算是一种真正的支教,我的后者应该算是真支教。虽然我的行为是真支教,但我还不能说是真支教的人,因为我不是心甘情愿的。
我想称得上真正支教者的,卢安克应该算一个。
我们所看到的那些花花绿绿的支教行为,充其量不过算作一次调研活动,他们谈不上什么高尚,我们也不必为他们鼓掌。如果你真的能够一去若干年,哪怕一年,为当地的教育真正付出了你的身心,那你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支教者,你的行为也才能称得上是支教。
四、支教所体现出的不公平。
教师是教育者,在中国同属于人民教师,我们共同服务于中国教育。支教是有甲方乙方的,外界人支持教育可以算作支教,外国人援助教育也可以算作支教。我所不解的是城市人到农村来上几节课也算是支教,那么一直从事农村教育的老师算不算支教?一群师范生,毕业后服从分配,他们的起点应该是相同的,他们的人格也应该是平等的。一部分留在了城市,另一部分则响应号召开赴了边远山穷。如果从强势地区走向弱势地区就算支教的话,那么这些一开始就走向农村的人才是真正的支教者。这些真正的支教者,由于条件艰苦,信息闭塞,多年来尽管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但观念陈旧了,教育思想落后了。不知不觉成了帮扶的对象,而且帮扶者却是后来的打着支教旗号的一帮人。我实在搞不懂这美其名曰的“支教者”却怎么成了真正支教者的老师了?
所以支教一词在教育内部来说本来就是错误的,把应该轮岗的事情衍变为支教,是笑话也是不公。
此等支教本来就是谎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8-12 14:26:02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支教的冬季是什么,都要向支教的老师致敬!
3#
发表于 2008-8-12 14:26:41 | 只看该作者
抛妻别子,甚至拖家带口,换作谁都不容易!
4#
发表于 2008-8-12 14:35:25 | 只看该作者
支教很不辛苦。
5#
发表于 2008-8-12 14:52:50 | 只看该作者
对向支教的老师致敬!
6#
发表于 2008-8-12 15:49:46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8-12 15:59:14 | 只看该作者
支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你放心,人家学校老师还不放心呢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22:12:15 | 只看该作者
派出的支教的老师是能手还是庸才
9#
发表于 2008-8-12 23:14:56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8-13 00:45:03 | 只看该作者
另有所图的多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9 02:00 , Processed in 1.1702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