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09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因细节而美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7 20:5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因细节而美丽
                                                       林悦梅  2008.9.25

《桂花雨》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怀旧散文。文章恬静地叙述了幼时在家乡对桂花的美好回忆,以细腻柔婉的笔触,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始终弥漫着一层甜甜的香,暖暖的愁,正如作家自己所说的:“淡淡的哀愁,像青烟似的,萦绕着,也散开了。那不象征虚无缥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
今天,聆听了我校吴海林老师执教的《桂花雨》,课中的几处教学细节也如这迷人的桂子花香一样弥漫了整个课堂,给人以美的感受。

                                   “ 缠”
师:桂花这么美这么香所以桂花成了作者心中最大的期盼。(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自由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老是”读懂了作者心情很迫切。
生:从缠字可以看出作者很想摇桂花。
师: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
师:早上,我在洗衣服,你走过来了。
生:(娇声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中午我正在忙中饭,你急匆匆地跑来。
生:(皱眉着急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师:第二天,我刚起床。
生:(拉着妈妈的膀子,欲哭似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同学们,看到了吗?这就是“缠”,让我们一起像作者一样缠一缠妈妈,读——
生:(齐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里创设情境,形象的理解了“缠”字,同时也通过对关键字的品味,感受到作者对摇桂花的那份期盼,一个‘缠”字的表演把作者的天真、活泼、烂漫的形象展现得惟妙惟肖,真是“一字未其忽,语语悟其神”。)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生:我从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看出作者的快乐。
师:会读书的孩子不仅能从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透过文字想象所描写的画面,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你都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那朵朵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我跳起来喊:“太好看了!”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
生:飘落的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生:啊!桂花真香呀!飞舞的桂花如柳絮纷纷飘扬,这幅美景让我陶醉。
生:我都成了桂花仙子。
师:对呀!再联系课题想一想,还像什么呢?
生:像春天的雨,绵绵不断,这迷人的桂花雨,让我沉醉在其中,真想翩翩起舞
师:桂花像下雨一样纷纷飘落,真的使小琦君陶醉了。这时,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你最后一句读得那样轻,看来你真的陶醉了。谁再读?
生:“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感受一下,桂花都落到了哪里?
生:落在我的勃颈上,痒痒的。
生:落在我的头发上,像水一样滑落下来。
生:落在我的鼻尖上:“呀,真香啊!”
师:这香,这香你闻到了,作者也闻到了,所以她说
生:“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我怎么喊的,加上提示语喊喊
……
(高友敬先生认为“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却不能沁人心脾;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要真正的读书,因为它能渗入你的肌肤,直通心灵。这个片段的教学中吴老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感受,让学生充分自读。就这一句话,读了有十多遍,但并没有重复的感觉,相反,学生一次次兴奋、激动、发乎内心的朗读中,渐渐被那浓浓的桂花香浸透,不知不觉中那快乐的桂花雨已悄悄地润入心田)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作者远离家乡许多年,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的旧宅院子的金桂”)
生:读
师:一个人,远离家乡时间时间越长思念越浓,带着悠悠的叹息再读
生:读
师:仅仅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香吗?出示填空
外地的水再甜,还是比不得——————
外地的——-,还是比不得——————
外地的——-,还是比不得——————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母亲的话
生:读
生:我感受母亲实际上是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啊!
师:母亲的话也勾起了作者的回忆。(音乐画面出现)
每当这时,我便会轻轻依偎着母亲情不自禁想起————————————————————————————————————————————。
生:写话感受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念
生:交流
师:是呀,每当这时作者心中就涌起一股浓浓的思想之情,44岁那年,琦君在《烟愁》中写到:每当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和师友,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生:沉浸在乡情里
师:课后同学们去找一找琦君的散文《水是故乡甜》《烟愁》《七月的哀伤》,继续品味她记录的美丽人生。
(母亲说金桂香,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这是教学上的难点,因为学生不了解琦君当时写作的心情,也没有那种久别家乡的生活体验。吴老师匠心独运,先出示填空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再引导写话,最后在舒缓、深沉的旋律中诵读作者琦君的一段后记,这样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巧妙地化解了难点)
整节课可圈可点的细节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而对于教学细节的思考则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素养底蕴是否深厚的标志。吴老师这节示范课之所以让人觉得余香袅袅,不仅在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更在于精心打磨之后自然流露出的细节之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9-27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3#
发表于 2008-9-27 22:34:07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我支持。
4#
发表于 2008-9-27 23:59:4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5#
发表于 2008-9-28 16:05: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可是才女啊,PFPF
6#
发表于 2008-9-28 19:53:37 | 只看该作者
不 错
7#
发表于 2008-9-28 20:30:47 | 只看该作者
享受啊
8#
发表于 2008-9-29 05:47:4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9#
发表于 2008-9-29 10:35:05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我支持。
10#
发表于 2008-10-3 11:19:50 | 只看该作者
林老师的课,爱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19:45 , Processed in 1.1873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