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67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开的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 18:5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开的声音]
我的“课堂拼搏”
                                                ――执教公开课《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心路随感
引子:
        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                           ――顾泠沅教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欣喜与担忧。
       2月27日晚五时左右,教研员沈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在3月16日语文中心组活动时执教公开课,可以一个人执教两课时,也可以两个人合作完成完整课的教学。接到电话,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一次执教公开课的机会就是一次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机会。担心的是:选课、备课设计预案、制作课件等只有半个月,太仓促了,真担心无法完成任务。当晚就拿出五六年级的课本进行选课,并与学校相关领导商议上课方式。可第一晚还是辗转反侧。第二日,带着昏沉沉的脑袋,来到学校。总算在这天选定了上课课题,并最总决定一人挑战两课时教学。
2、搜集与综合。
       后面的几天,就是反复找资料,反复找有关的教案设计。尽管手中有特级教师孙建锋和孙双金都是两课时的教学实录,但人家毕竟是特级教师,不可级把握住他们的上课风格,再说照搬别人总不是办法,还得有自己的一点东西。“多搜集人家的教案,从中吸取人家好的设计理念。”校长在这个时候给了我指导。在选取众多优秀教案中的设计点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终于在四天后拿出了第一稿预案。随后几天,根据预案初步完成了课件的制作。
3、讨论与试教。
       3月9日上午,在实验小学与恩师蒋书记、前辈张老师及陶校长四人一起讨论预案。由我先说明设计思路,然后三位名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素养,引领我进一步如何来理解文本,如何来更全面的诠释新课程的理念。下午回到学校就认真的修改自己的预案,形成了第二稿。晚上及时的修整了课件,因为沈老师来电,要在第二天下午进行试教。由于比较匆忙,试教中有许多的问题,好在王校长给了我信心:“上课进步多了,调控能力比较强,听课让人感觉比较轻松。”接着与沈老师、王校长等对试教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具体操作策略。试教让我对两堂课的时间、流程及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等有了初步的把握。接下来的双休日就是对试教后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重新梳理,并进行每个教学环节得“精耕细作”。
4、展示与生成。
        尽管也上过好几次大规范的公开课,但上课前也难免有点紧张,再加上上一个晚上还在发高烧,真可谓“雪上加霜”。为了尽可能使自己上课时精神饱满,上午的课没有认真地记,靠在位置上边听,边“闭目养神”。下午课堂教学研讨的时间到了,主持人沈老师简单介绍几句后,我就上台,开始了我的“亮相”。课前谈话、导入……都按照我的预设进行。一堂课下来,没有兴奋之感,只感到全身疲惫。“还有一节课,我帮你倒杯水。”就这样沈老师又给我服务了一次。第二堂课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而自己却有点跟不上节奏,思维也有点慢了。2节课总算生成了,但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就连反思性说课也不知从何谈起。一回到家,老婆就问我上课后心里感受如?我答道:“一身轻松!”尽管这样说,但上课的一些情景却又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场景一]:失误伴左右。
     (1)师:“看王老师写“拣”字,左边是横、坚折、横折钩、撇、点。”尽管课前也请教上低段的老师关于这个字的笔顺,但课后听课老师反映,左边应该是“左点”而不是“撇”。怪谁呢?谁叫自己没有进行细致深入地考证,而只是听了一家之言。
      (2)师:“你这个字读错出,应该读shi(似)的,不是平舌音。只有在‘似乎’等词中读si(似)。”刚讲完就听到台下老师们的议论声。第一节下课,就有老师对我说:“你讲错了,应该是只有‘似的’读翘舌音,其它都读‘si’。“难道我是这样说的?”上课时自己精神不集中,可想而知就容易说错话了。
[场景二]:理解不充分。
     (1)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想想作者冰心奶奶在哪些地方找到了孩子?又分别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快速朗读。
学生交流。
生:写了园门口、知春亭、玉澜堂这几个地方。
生:看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
生: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干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看着小人书。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湖面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工,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生:我们站了一会,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
        学生对地点都能找到,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也能一下子找到。但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些什么?学生不太会说,特别是说自己的感受。我想这可能没有很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来提出问题。如果把问题改成:“你在哪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分别在干什么?说什么?”学生更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眸自己的春游情景,学生就能触景生情,学生就能有说可说,学生就能有感而言。
        看着自己的课堂实录,课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自己也不停地追问:课堂语言能否再有激情?各环节之间过渡语能否再连贯?设计能否更体现语文课的本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真,永远是立人的准则。故此,我依然上真课。自从04年开始,我就这样要求自己: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并且每次开课前不与学生接触,不铺垫。04年去上海普雄学校上课如此,05年去新仓小学、去丽水龙泉义和小学如此,今天亦是如此。
        这2堂课让学生回归常态,不求全、求多,也不把教学环节设计的太过复杂。正像荀子所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全,平均用力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我想:“长文短教”、“简洁之美”意在于此。
        我们进行课改已近三载,课改就如这浓浓的满园春色,课改之风温暖着每个课改者的心田,课改之雨滋养着我们的语文课堂。经过2堂课的“拼搏”,使我这棵嫩芽又有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愿今后能开出一朵艳丽的花,我努力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0-1 19:04:0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一起努力吧!
3#
发表于 2008-10-1 19:51:4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啊
4#
发表于 2008-10-1 19:53:22 | 只看该作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9:59:14 | 只看该作者
实录,喜欢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20:01:55 | 只看该作者
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7#
发表于 2008-10-2 00:25:49 | 只看该作者
今后能开出一朵艳丽的花
8#
发表于 2008-10-2 06:21:46 | 只看该作者
能开花
9#
发表于 2008-10-3 11:10:03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样的好贴再多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9 05:37 , Processed in 1.1319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