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53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的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3 15: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课的艺术
听课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能有机会经常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升华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的缺点同时,也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所长为自己所用。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搞好听课这一有益教学的群体性活动,对教学管理而言也能收到多方面的作用。
听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40分钟的观察,而是由一系列关联性的环节组成。一次比较完整的听课活动一般由课前准备、课中观察和课后分析三个依次相连的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依次继起,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听课的质量和效果。
忽视了听课前的准备,虽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听课的低效,但必然会在听课过程中遗漏不少重要的信息,减少听课者从中获益的可能性。
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的观看、倾听、记录和思考状况,往往会决定听课和课后分析的质量。
下课铃声的响起,意味着一堂课的结束,但并不代表听课者听课任务的完成。听课犹如欣赏艺术作品,听课者在欣赏完之后,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总结出来,对于听课者和授课者来说都会大大降低听课的作用和效果。
掌握听课的技术和技巧,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教师自身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不断向专业化程度和专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教师熟练掌握了听课的技术,也就拥有了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强有力的武器。
那么,怎么来理解听课的技术呢?简单地讲,我们可以将听课技术理解为:听课过程中各种观察方法的操作流程。它强调的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依据课堂研究的范式,听课的技术可以分为定量课堂观察技术和定性课堂观察技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听课理念,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制度才能转化为听课者和授课者的自觉行动,体现在现实有效的听课活动之中。另一方面,与听课活动有关的时空、人员、设施等方面又总要借助制度才得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没有一定的听课制度作支撑,听课理念再超前,也会落空;听课资源再丰富,也会闲置、浪费;听课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沦为一种时髦的包装。
“听课”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不仅要求你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思考。现今听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是方式与方法上的,但有些却是观念认识上的。观念认识上的不到位或越位,往往成为听课活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重要原因。
在有的教师眼中,听课不是一种需要珍惜的权利,而是一项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可想而知,教师如果仅仅迫于学校管理和外在压力去听课,那么自然会“出工不出力”,对听课应付了事。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听课,不要说听课之后会增长自己的学问或者丰富自己的见识,即便只是想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弄明白授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恐怕也很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0-3 16:20: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3#
发表于 2008-10-3 17:45:22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
4#
发表于 2008-10-3 21:01:48 | 只看该作者
x学习了
5#
发表于 2008-10-3 22:08:08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
6#
发表于 2008-10-4 14:01: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9 05:32 , Processed in 1.1509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