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33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秋十月下扬州 美琪讲坛竞风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9 20:2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秋十月下扬州
美琪讲坛竞风流

     ——2008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纪要

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段安阳

一年一度的小数学省级赛课活动在美丽的瘦西湖畔——扬州邗江举行。笔者有幸参加此次观摩活动,现将与会情况及个人思考记录下来,以告知广大小数网好友。

10
8日,是会议报道的日子。由于学校有事脱不开身,只好于109日一大早专车前往。6点从家出发,华西村道口上沿江高速,转京沪高速,再转宁通高速,一路飞奔。740分已经到达会议承办单位——扬州邗江区美琪学校了,比预料的时间提前了20分钟。
   此次省级赛课,参照全国数学观摩活动经验,13个大市,每大市参赛课低段一节(13年级),高段一节(46年级),再加东道主美琪学校一节课。低段14节,高段13节,合计27节比赛课。我一直任教中高年级的数学,不用我说,提前帮我报道的市教研员匡特就帮我拿了高段的听课票。另一个中原因是我们江阴此次参赛课也是高段的。我们肯定要亲临现场一来是助威,二来是一睹全国全省一等奖第一名大户县级市优秀的风采。

8
20分,美琪学校报告厅里的高段会场将举行此次比赛暨观摩活动的开幕式。745我检票入场时会场已经人山人海,济济一堂了,没得正座,只好找中间走道的小方凳就坐。没出来听课的老师一定很羡慕,认为出去参加活动多么多么舒服,不用上课,不用批作业,听听课,顺便很可以游山玩水。呵呵,殊不知,出来听课学习一般都是口味不一,吃不好;环境变换,睡不好;人头攒动,没正座;会场诺大,看不清。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是不怎么惧怕的,因为都是农村长大的人,随遇而安,小时候和小朋友在草垛上玩捉迷藏就能睡着还怕什么。不过说实在的,在硬板凳上端坐一整天,还要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细耳倾听,快笔飞记,没有个好身体是受不了的。
   开幕式由省教研室小幼特主任、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主编王林老师主持,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教材组专家和扬州市有关领导。简短而高效的开幕式过后,稍事休息,高段第一节次的宿迁市实验小学的参赛代表就粉墨登场了。下面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年段13节课的上课顺序:

节次

日期

年级

课题

参赛

老师

报送单位

1

109日上午


找规律(一一间隔)
胡晓颖

宿迁市实验小学

2

109日上午


认识公顷
梅志华

常州溧阳实验小学

3

109日上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黄亚蕾

徐州市光荣巷小学

4

109日下午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刘国文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5

109日下午


百分数的认识
陆建民

泰州靖江外国语

6

109日下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徐志刚

苏州木渎实验小学

7

1010日上午


认识比
吴存明

南京溧水实验小学

8

1010日上午


认识负数
傅燕娟

镇江丹阳实验小学

9

1010日上午


小数加法和减法
尹素文

盐城阜宁实验小学

10

1010日上午


找规律(周期)
孙春育

淮安外国语小学

11

1010日下午


认识负数
  

南通师范二附小

12

1010日下午


三角形的认识
  

无锡江阴进修学校

13

1010日下午


找规律(一一间隔)
王春晴

扬州美琪学校

  由于返程车已定,我不得不提前一节课离会,非常遗憾没有听全高段13节课,而且最后一节是东道主美琪学校的课,我想东道主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课一定非常精彩。只有等各位网友与我分享其中一二了。更遗憾的是没有听到最后320——400大会临时安排的专家点评。使我与教材组专家的面对面失之交臂,也就没有醍醐灌顶的酣畅淋漓了。教材组专家可以对整体情况作一个整体评价,也可以对具体某节课的某个环节做深入剖析,或褒或贬,可以说是“谈妆浓抹总相宜”吧。我等还没有那个火候,也只能说说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思考了。不到之处请老师们谅解。
   从课题上看去,此次赛课应是上课选手自报教学内容的。当然也会考虑年级的分布,但选择的自主性和空间很大。应该说采用这样形式的省级赛课奠定了高水平高效率课堂展示的第一基础。其次,各大市在自己选拔的基础上只推荐两位老师参赛,全市小学数学教师符合参赛条件的我估计成千上万,甚至更多,这就奠定了参赛水平应该是整体很高的第二条件。其实不然,听完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整体水准不高,相对差距很大。其中三节课还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支撑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思路的确定;无论是教师的基质,还是课堂的调控,一直到学生课堂参与面、课堂气氛以及学习效果,都令人拍案叫绝。简介如下。(排名不分先后,按照上课时间为序)

精彩课堂之一:109日上午第二节
《认识公顷》   五上P81
常州溧阳市实验小学      梅志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课前谈话:教师在黑板上课题书写位置板书“认识”两字

师:同学们,这两字认识吗?

生齐答:认识。

师:真认识呀?

生自信地齐答:认识。

师:那这两字怎么读呀?

生再次齐答:认识。

……

【简评】别具匠心的课前谈话。老师从课题入手,寻找谈话资源,激趣引入效果良好。

一、复习旧知。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配图出示)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cm2 )。

(2)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dm2 )。

(3)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m2 )。

(4)扬州市体育馆占地大约是1( 公顷)。

师:你认为填写什么单位?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指最后一题启发过渡:

师:上面填的都是字母,这里用汉字表示很不协调,想知道吗?

师介绍“公顷”用”ha”表示。

【简评】从小到大复习面积单位,而且选取的材料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有利于学生很快建立不同面积单位之表象,学生空间观念也随之变化。

二、引出“公顷”。

1.美琪学校田径场图片展示。

师指出: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 公顷 )。

2.4幅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

引出:在测量或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简评】选用学生所在学校的图片作为数学学习素材,既熟悉亲切,又有一定的空间认识积累,有利于学生借助学校田径场这个1公顷标准量去认识其他场地的面积。

三、活动感知1公顷的大小。

1.你认为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像猜一猜。

出示图:扬州市体育馆占地面积约1公顷。

生: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师:打开书80页,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指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你能在学校里找出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地方吗?

生口头叙述从“从学校东门出发……,又回到东门,这样一个正方形大约是1公顷。

3.校园平面图。

出示美琪学校校园平面图。指出刚才学生叙述的路线,勾画出一个红色透明正方形,揭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是1公顷。

(1)再现刚才的四条边所组成的正方形。

(2)阴影正方形和原来田径场的大小。问:这个正方形和我们刚才所说的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追问:它们为什么都是1公顷?

【简评】在学生认识学校田径场前,通过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对校园大小有个整体印象和感知,知道田径场占整个校园的大小关系及相对位置。用红色半透明阴影表示学生口述的1公顷中正方形,让学生脑中建立的1公顷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并以此为标准认识和比较运动场的大小。这样建立空间观念,理解概念,有标准,有对比,让1公顷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具体化。

4.出示长50米,宽50米的场地。

(1)这个正方形有1公顷吗?你怎么判断的?

(2)多少个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顷了?你会怎么把它们拼起来呢?

(3)展示各种拼法。

5.出示边长10米(实拍七位同学手拉手为边长)的图。

(1)这个正方形有多大?(100平方米)

(2)多少个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顷了?你会怎么把它们拼起来呢?

(3)展示各种拼法。

出示美琪学校卫星定位图。用红色半透明标注出刚才10名同学在国旗下跑道上站成的正方形。启发思考:

沿着跑道连摆1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的多少公顷?

生:0.1公顷。

师操作:用刚才正方形连铺成的长方形铺满运动场。共铺了8个长方形。

师:田径场中间这块有1公顷吗?

生:没有。

师:如果加上两头两个半圆形就有1公顷了。

【简评】视频展示10名同学在田径场边上国旗北侧手拉手围成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再出示校园卫星定位图,并用红色描出该小正方形。实现立体空间到平面示意图的转变。学生以此小正方形来认识大田径场,实现“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设计意图。

6.在我们学校周围有没有1公顷大小的地方?能举例说明吗?

A出示学校对面的“高静园”图片。(高静园占地面积13860㎡,约1.3公顷)

师:估计一下,高静园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B出示人民广场图。(人民广场占地面积约2公顷)

师:估计一下,人民广场大约有多少公顷?

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么快就判断出来了?

生:人民广场没有学校的操场大。

师:借助学校操场来认识判断。很好的思维方式。

小结:在估计时,你们都运用了什么方法?

7.估计一下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公顷?

生估计后,再出示学校平面图和1公顷红色半透明正方形阴影。


四、在对比中拓展对公顷的认识。

(一)比一比:出示下列图文。

1、扬州名胜

师:老师第一次来扬州,上完课后我想去看看扬州的风景名胜。你准备推荐老师去哪里呢?有多大?

生1:个园。

生2:和园。

生3:瘦西湖。

……

【简评】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并不仅仅满足于介绍,还要让学生说出有多大。使学生凭借本课学习内容初步描述,之后教师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对熟悉的风景名胜的大小有个基本认识和了解。

师:老师在网上也搜索一下扬州的名胜。出示图片:

A 扬州八怪纪念馆
B
和园
C 瘦西湖


4452
平方米
1.4公顷
168.32公顷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会认为和园不止1.4公顷呢?原来和园是一个“以小见大”的花园。

2.书上还有两个在北京的世界之最呢,一起打开书84页去看看吧?

3.算一算:

一个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它的面积有1公顷吗?(用计算器计算)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面积单位家族中又认识了公顷,还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吗?(有)

的确,还有更大的面积单位,要想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且等下节课分解。

【简评】课尾设计风趣幽默,让学生在快乐中等待,在等待中快乐。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快乐的有效预习。

【总评】教学特色:1、语言干净利落,幽默风趣,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学习轻松而快乐。2、教学思路清晰,有层次性。3、教学策略科学优化,“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策略实施效果显著。4、图文并茂,用大量的学生熟悉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表象。效果良好。5、课件制作精美,化难为易,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有效建立空间观念。



精彩课堂之二:1010日上午第二节
认识负数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
.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课前板书:认识新数。为揭示课题“认识负数”作铺垫。】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昨天我去水果市场,那里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图文出示:(笔者依据课堂描绘)













运进苹果2

运出梨2









这是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的结果,

物品进出单


2008年10月9日

  

苹果

2


2














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请你写在记录纸上。

生1:运进2吨,运出2吨。

生2:+2吨,-2吨。

生3:
2吨,
2吨。

师:为了清楚地区分是运进了2吨还是运出了2吨,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你们真会动脑筋,真会创造。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课件出示数学史)


2

2
+2
运进2吨

·




2

2
-2
运出2吨

师: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2
-2
这种表示法是400多年前数学家吉拉尔创造的。同学们创造的和数学家一样,真了不起。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生1:上升1米,下降5米。

生2:收入50元,支出30元。

生3:运进5千克,运出3千克。

……

师岁学生回答板书:

+1
-5

+50
-30

+5
-3

师:这些是一些数,是一些什么数呢?我们来认识一下。

师:运进2吨,记作:+2吨,读作:正二吨。“+”是正号。


运出2吨,记作:-2吨,读作:负二吨。“-”是负号。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
.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一种新数,叫什么数?(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师: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视频播放新闻联播后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开始曲)

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0刻度突出,用红色标注,而且修改书上温度计,只保留摄氏度刻度,删减了华氏度刻度。为学生快速高效认识负数提供了工具保障。】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关键要找准谁的位置?

零摄氏度也就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什么?

零上温度用什么数表示?零下温度呢?那0就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师:世界各国都有一个确定的海平面作为海拔起点,我国以黄海为海拔起点。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师:+8844米的“+”可以省略不写,看看黑板上哪些数可以省略“+”?负数中的“-”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试一试:出示图片
海平面(闪烁)
灯塔
岸边
水下暗礁

师:灯塔、堤岸和水下暗礁各是多少米?用正负数怎么表示?

师: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正数)


海平面以下呢?(负数)


那海平面用什么数表示?

生1:正数。

生2:负数。

生3:用0表示。

师: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师:刚才海边图上,如果改堤岸上沿为0刻度,你能分别说出灯塔、海平面和暗礁的高度吗?用正负数如何表示。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  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2
.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
(2)100℃
(3)-100℃

3.产品说明上的负数:食品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0+2g”,质检人员拿出5袋后称重后和标准重量比较记录为: +0.1g 、-1g、0g、+0.5g、-3g。


+0.1g
、-1g、0g、+0.5g、-3g是什么意思?500+2g是什么意思?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板书:

                     认 识 负 数
相反意义的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
0
<正数


-5
-30
-3
……

+1
+50
+6
……

[im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文本框: 分界点[/img]











【总评】

本课整体设计精心,环节处理精致,课件图片精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每一个具体情境图中找准正负数的分界点。并时时处处强调此分界点的作用。因为正负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既然相反肯定有中心分界点。这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关键处。

2、使学生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正数以0分界点,越来越大,负数以0为分界点,越来越小。当0刻度线变化后,正负数也随之变化,如海边素材的拓展变式。让学生了解了正负数只是一个相对的量。

3、从数据记录中让学生真切感知用正负数记录的简约和明了和数学化。

4、对温度计的有效改造,删除华氏度刻度,为学生快速高效读准温度提供了保障。

5、精心精致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美。如:0刻度用粗线条闪烁标注;放大镜的有效利用,使学生读数轻松准确。

6、课件非常精美。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色调变化都非常考究、专业。再加上很多的细节化满屏显示,学生看得清楚,使课堂很具视觉冲击力。

7数学史话的知识运用的比较好,配音到位。声音处理好,混响有深度。让学生学新知,懂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注:第三节是江阴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吴静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本课上海潘小明老师曾经在南京“金陵之秋”观摩会上执教过,浙江新生代特级教师丁杭樱老师曾经在无锡一次全省科研协进会上执教过,笔者都现场聆听了。但我是江阴的老师不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全省有很多老师现场与会了,留大家评说吧。


精彩课堂之三:1010日下午第二节
三角形的认识

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教学内容】

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边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补充:顶点

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

二、探索三边关系。

1.理解围成的含义。


(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


(2)生围


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


(4)质疑: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


5)小组合作研究


(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2探究第一个条件:

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边围成三角形?

3)交流并检验

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须要大于蓝边。

3探究第2个条件。

1)固化条件14组判断

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蓝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

4探究得第3个条件:

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

2)讨论并验证

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

5形成结论。

(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

6.优化判断


(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


(2)优化判断:

长边+短边>中边
长边+中边>短边
短边+中边>长边

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

b.判断说理

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

(3)巩固

三、全课总结。

四、解决实际问题。

路线判断。

五、拓展提高。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


注:此课教学设计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网站上挂出。需要说明的是有很多老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的需要作了或多或少的调整。我呈现给大家的是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流程。

[ 本帖最后由 双小张红亮 于 2008-10-19 20:3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0-19 20:44:5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谢谢,
3#
发表于 2008-10-19 20:45:4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慢慢地学
4#
发表于 2008-10-19 20:48:4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建议置顶,加分!
5#
发表于 2008-10-19 22:08:3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这样的贴子应多发,太精辟了,有血有肉,让人学了帮助很大。
6#
发表于 2008-10-19 22:20:5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7#
发表于 2008-10-19 22:21: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哦!
8#
发表于 2008-10-19 22:52:2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好帖
9#
发表于 2008-10-20 20:43:2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8 22:39 , Processed in 1.1973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