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10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4 12: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今天,一口气读完了刘良华先生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演讲录。书的内容以刘良华先生在全国各地的系列教育演讲的讲稿为脚本,以演讲录像整理成初稿后稍做调整而来。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揭示了许多“教育实践”中的“隐喻”,在许多方面给了我重要的提醒和启发。其中一个关于“教育行动”的案例让我感受颇深。作者选取深圳教研员程少堂老师写的文章《讲课人最聪明  评课人最愚蠢》为案例,提醒我们:评课人要注意,要尊重讲课人的智慧和讲课人的情感,不要乱评课,不要滥用评课人的权力。
读到这里,我的心一紧。是啊,我们经常听一些校内校外的公开课也常常参与到评课活动中,但我们总不能恰切的选择和拿捏评课的表达方式。有时侯对所谓的专家的课堂品评,发表的评价是一味的赞美和吹捧,把教育的新理念一条一条地搬出来对照,把自己表现得和专家的课一样的出色。有时候对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多高,把别人的课评价得一无是处,甚至于带上诸如“不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力”这样的高帽子;有时有碍面子,说些类似于“课前准备充分”之类的空话和套话,好像有谁在上公开课之前不准备被他发现似的。刘良华博士提醒我们:评课的时候,不要让别人难受。但我觉得,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要让人得意。课堂是不完美的艺术,绝对的好课是没有的。怎样中肯的表达我们对一节课的感受,这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许多专家也曾提出对一节课评价的标准和模式。我也有自己的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每一位评课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角色。你不能总站在专家的角度俯视每一位讲课的老师,也不能仅仅是作为一个看客一样只看热闹。评课人应该能把自己的角色随时变换为讲课人、学生和评价者之间。想一想,作为讲课人,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没有改进,还是值得再思考;作为学生,这样上课我能地接受吗,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作为评价者,这样上课体现出讲课人怎样的思路和智慧,又有什么利弊。只有权衡了这三种角色中分量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我们才能以最诚恳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言辞表诉观点。对于优点,溢美之辞不宜过于华丽;对于缺点、错误,应以委婉之辞和建议之辞陈诉。我们可以用形象的比喻评价课堂,但我个人并不欣赏一些怪词和怪句,甚至是另类的提法。因为那只让人感觉你的哗众取宠和自命不凡。是凡公开课都倾注了教师很多的心血,甚至是团体的智慧,所以优点总会比缺点来得要多些。用刘良华博士赏识学生的观点来说,我们也应该从赏识的角度评课。因为赏识是每位讲课人前进和迈向成功的动力,也是我们评课最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之一。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于那些瑕疵和不足,适当的提醒和建议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三,评课要兼顾整体和细节的协调。概括和笼统的表诉常常会使我们的评价显得单薄。而一味在细节上推敲琢磨又让我们陷入以偏概全的怪圈里。有理有据,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让我们说的话“有人听”,有同感和共鸣。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感受。这门特殊的艺术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感悟,以帮助自己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走得更加开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1-4 14:37:54 | 只看该作者
偶很想看看这本书!
3#
发表于 2008-11-4 18:33:4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共勉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8 21:19 , Processed in 1.1638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