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及举办通讯赛的通知》的通知 各中小学、实验学校,县直教育单位,民办学校:
现将市体育局、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及举办通讯赛的通知》(盐体群[2008]14号文件)转发给你们,希各学校根据市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在活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三个项目的测试和成绩记载工作,县局将组织人员对各学校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各单位将活动的情况、成绩表和工作总结于2009年2月20日前报县教育局体卫艺教科。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
附件:盐城市体育局
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及举办通讯赛的通知》
附件:
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及举办通讯赛的通知
各县(市、区)体育局、教育局、市直有关中、小学:
根据省体育局、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冬季三项”锻炼活动及举办通讯赛的通知》精神,为保证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结合盐城实际,特作以下通知:
⒈各地、各学校要认真开展好冬季三项锻炼和竞赛活动,并根据文件要求及时完成有关统计上报工作。
⒉各县(市、区)各推荐1所学校,市直有关学校直接申报,经市体育局、教育局审查后,推荐参加省“冬季三项”活动先进学校评选。
⒊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学校将冬季三项活动的情况成绩表和主要经验形成书面材料(用A4纸打印),于2009年2月底前分别报市体育局群体处、市教育局体卫艺教处。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
(联系人:市体育局
李红鄂
联系电话:0515—88335260
传真:0515—88246141
市教育局
方海星
联系电话:0515--88228690)
附件:
⒈江苏省中小学生冬季健身长跑通讯赛规程
⒉江苏省中小学生冬季踢毽通讯赛规程
⒊江苏省中小学生冬季跳绳通讯赛规程
⒋盐城市中小学“冬季三项”健身长跑通讯赛前十名成绩表
⒌盐城市中小学“冬季三项”踢毽通讯赛个人前八名成绩表
⒍盐城市中小学生“冬季三项”踢毽通讯赛团体前六名成绩表
⒎盐城市中小学生“冬季三项”跳绳通讯赛个人前八名成绩表
⒏盐城市中小学生“冬季三项”跳绳通讯赛团体前六名成绩表
附件1.:
一、比赛日期
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1月18日。
二、参加单位
全省中、小学校。
三、指导思想
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为主题,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集体冬季健身长跑(中等速度)活动,加强有氧训练,改善学生心肺功能,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强身健体迎接建国60周年。
四、参加办法
(一)参加健身长跑的学生须身体健康(无心血管或肝脏等疾病)的在校学生。
(二)以班级为单位,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挑选身体健康的学生组织长跑活动。
五、比赛要求
(一)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天组织学生集体中等速度跑步。每天长跑距离参考基数为:小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2000米。
(二)组织健身长跑活动时要遵循“科学锻炼、循序渐进、确保安全”的原则,前两个星期以慢跑为主,从第三个星期开始,按班级参加长跑学生所跑距离累计计算公里数,并做好记录。
(三)在长跑活动过程中,各学校要加强医务监督。每天跑步前,班主任要认真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发现有不适合锻炼的,应停止该生跑步,确保活动安全。
(四)在组织冬季健身长跑通讯赛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将“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的宣传教育贯穿活动全过程,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
(五)各县(市、区)体育局、教育局主管部门对各校的组织工作、场地条件、跑步距离登记册及健身跑活动予以检查指导。
(六)各学校必须在活动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将学校参加活动学生人数及占学校总人数的比例、总距离和书面活动总结上报县(区、市)体育局、教育局,由县(市、区)体育局、教育局择优推荐10所示范学校及组织开展活动的书面总结报市教育局、体育局。2009年3月10日前请各市体育局、教育局将组织工作好、锻炼效果好的前10所学校成绩表加盖市体育局、教育局公章后与书面活动总结分别报省体育局群体处和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逾期不报作弃权处理。
六、录取名次和奖励
(一)优胜奖:对各市前10名学校予以表彰。
(二)组织奖:对组织有序、特色显著、效果优良且无安全事故的予以表彰。
附件2:
一、比赛日期
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1月18日
二、参加单位
全省中、小学校
三、参加办法
(一)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身体健康的在校学生。
(二)比赛分中、小学男、女生组。小学组必须有10周岁(本学年为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者)学生参加。
(三)每单位必须报足30人,中学组男、女不限,小学组男、女各报30人,其中必须有10名10周岁的学生。各组不足30人不予计算成绩。
四、竞赛项目
二分钟盘踢(足内侧互换踢)。
五、竞赛办法
(一)二分钟盘踢比赛办法:每人用足内侧互换踢(左足踢一次,右踢一次为一次,每次起毽子的高度,不得低于腰部),可任意一脚选踢,比赛开始,毽子触及地面或任意一脚连续踢毽两次,为一次失误;毽子踢起高度达不到腰部,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即判为一次失误。比赛开始后,参赛者踢毽活动范围不得超过直径为二米的圆,如超过规定活动范围,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则判为一次失误。
(二)每个运动员可试踢两次。
(三)比赛时1人试踢必须有3人记数。
(四)个人成绩按两次试踢的平均成绩排列名次,成绩高者名次列前,如平均成绩相等,则以盘踢最优成绩高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则以试踢中失误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五)以一所基层学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成绩,各校将30人盘踢的个人成绩相加为该校团体总成绩,如遇两个以上学校团体总分成绩相等,则第一名多的学校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则以第二名多的学校名次列前;余类推。
(六)各单位在比赛时必须有3人以上组成的裁判组,裁判长必须由三级以上田径裁判或学校体育组组长担任,赛后由裁判员签名并注明等级,成绩方为有效。
(七)请各参赛单位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各项成绩按通讯赛成绩表逐项填写清楚,加盖市体育局、教育局公章后分别报省体育局群体处和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逾期不报作弃权处理。
六、录取名次和奖励
(一)分别录取中小学组团体前六名并予以奖励。
(二)分别录取中小学组个人前八名并予以奖励。
七、比赛器材
太仓新塘毽绳厂生产的“新健牌”毽子。
附件3:
一、比赛日期
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1月18日
二、参加单位
全省中、小学校
三、参加办法
(一)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身体健康的在校学生。
(二)比赛分中学组和小学男、女生组。小学组必须有10周岁(本学年为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者)学生参加。
(三)每单位必须报足30人,中学组男、女不限,小学组男、女各报30人,其中必须有10名10周岁的学生。各组不足30人不予计算成绩。
四、竞赛项目
二分钟双摇跳绳。
五、竞赛办法
(一)比赛采用单位时间双摇跳绳的形式进行,其方法为:双脚起跳身体腾空后,跳绳自双脚后沿身体额状轴旋转720度为一周计算为一次,如未完成,则计算为一次失败。
(二)每次比赛每人可试跳两次。
(三)每次比赛时间为2分钟。
(四)比赛时,一人试跳必须有3人记录。
(五)运动员个人成绩取两次试跳的均值,均值大者名次列前,如遇均值相同,则以试跳中失败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六)团体成绩以一所基层学校为单位,各校将30人跳绳个人成绩相加为该校团体总成绩,所跳的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遇两个以上学校团体总成绩相同,则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余类推。
(七)各单位在比赛时必须有3人以上组成的裁判组,裁判长必须由三级以上田径裁判员或学校体育组组长担任,赛后签名(注明等级),成绩方为有效。
(八)请各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各组团体前六名、个人前八名的成绩分别报省体育局群体处和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逾期不报作弃权处理。
六、录取名次和奖励
(一)分别录取中小学组团体前六名并予以奖励。
(二)分别录取中小学组个人前八名并予以奖励。
七、比赛器材
太仓新塘毽绳厂生产的“新健牌”棉纱绳子。
附件4:
县(市、区)(盖章)
组别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附件5:
县(市、区)(盖章)
注:不填报出生年月和第二次无试踢成绩者,不予录取。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附件6:
县(市、区)(盖章)
组别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附件7:
县(市、区)(盖章)
组别
注:不填报出生年月和第二次无试跳成绩者,不予录取。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附件8:
县(市、区)(盖章)
组别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