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为各级学校如何组织大课间活动,真正发挥大课间活动的作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近些年来,由于每个学校课间活动——课间操内容和形式上陈旧机械,长时间做一套操或跑跑步的做法,难以激发新时代学生锻炼身体的欲望,做操不认真、简化广播体操的动作普遍存在。自主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推行“公园式”大课间活动制度,找出一种大课间活动的新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是指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音乐声中模仿公园早练的形式,进行锻炼和学习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锻炼身心的的手段。 内容包括:校园集体舞、体育舞蹈、健美操、游戏、武术、队列操练等。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的做法是:项目由学生选择确定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报名,按项目分组练习。体育教师分散各组,每组采用自教、自练、自管的办地进行。每组配1—2名教师技术指导,2—3名学生干部为管理考勤人员。练习时间为每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25—30分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迟到或者旷课的均与平时在校表现挂钩。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分别督促检查,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做到:学会一两套校园集体舞,会跳一种体育舞蹈,学会一套武术套路技术,学会熟练操练列队形的方法等。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能激起学生对课间活动的欲望和兴趣,起到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实践证明,公园式大课间活动有以下特点: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开设的项目是目前公园、文化宫、活动中心、文体俱乐部等场所开设最为常见的项目,具有突出的表演性和艺术观赏价值,有些还用于促进人际交往、交友活动不可缺少的项目,是广大群众比较喜爱的项目,是体育文化中比较高雅的部分,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学生可以在操练中、在塑造自身形体美的表演中,不断增长体育科学文化知识。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中,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练习项目。开设的项目为现代体育项目(如校园集体舞、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和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同时学生是在音伴节奏下,进行学习和锻炼,将兴趣与锻炼融为一体,活动内容和方法新颖有趣,学生意志情绪得到了培养,从而达到陶冶美的情操,愉悦身心,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有助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得到生动活动的发展。培养文明行为,发展个性,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打破了以往教师包管的做法,完全由学生自管、自教、自练,教师起建议引导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计划、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与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良好习惯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的学生对现代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项目的学习兴趣较浓,愿望也较强,而靠体育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这些运动项目的需要和欲望,因此通过公园式大课间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补偿课中学生对这些兴趣项目学习的不足,也补偿了学生心理上对运动的需要,调节心理平衡。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的推出,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学生对公园式大课间活动的浓厚兴趣。不仅成为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而且已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证,从而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学习和生活,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公园式大课间活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有效地锻炼了一批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还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明显,但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公园式大课间活动,不象课间操那样便于管理。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学生不认真、不听从指挥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和阻挠。建议给管理的学生一些“处理、处罚”权限,确保公园式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班的具体成员的兴趣程度不一致。建议阶段性进行活动成果展,组织汇报演出,不同组的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