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教师联盟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盐城教师导航————最适合教师的网址导航课件学习选择盐城教师联盟旗下网站点此即送600盟币
查看: 8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活教材 教活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9 09: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比例》教学有感



我很喜欢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张齐华老师。张老师的最爱是课堂。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灵活的教学方法、风趣的教学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创设了充满情趣与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快乐,展示了他如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彰显了他独具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

女为已者悦,士我,因为喜欢,所以喜爱。我听过他的课,看过他的文,他的课堂教学最大特色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艺术,给予自己心灵深处的触动。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活”的本质集中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学生的思维开放、舒展、活跃,源于教师处理教材的独具慧眼、源于教师教学设计的精致巧妙。因此借他山之石,来阐释自己对“正比例”教材编排的思考。

视角之一:走进——设疑立障,诱发思维

【片断1:正比例的初步认识】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在这变化无穷的时空里,存在着大量的变量,究竟变量之间存在着什么变化关系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时空里去感受、去体验。

师:(出示例子(1))题中有哪两种变化的量?这两种变化的量通过什么方式呈现?

生:题有中边长与周长两种变化的量,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

生:分别用表格和图像表示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师:对,请你们仔细观察表格和图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图像中每两点之间是等距离。

生:我发现表格中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生:也可以说周长÷边长=4

师:你们的发现也正是老师的发现,看来英雄所见略同。




师:图像中两点之间的等距离和表格中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们能否用计算来验证呢?(板书)

    边长       周长           周长÷边长=4
  
       1          4                    4÷1 4

       2          8                    8÷2 4

       3        12                 12÷ 3 4

       4        16                16 ÷4 4

      …   …    …  … …

师:通过计算我们得知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因此在图像上表示出来就是两点间是等距离的。

生: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师:那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变化情况又是如何呢?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

生:图像中两点之间不是等距离的,面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长,增长幅度越来越大。

生:我发现表格中面积÷边长=边长,商不是一个固定的数。

……

师:能否通过计算来验证你们的发现呢?

  边长       面积           面积÷边长=边长

     1           1                   1÷1 1
  
     2           4                   4÷2 2

     3          9                    9÷3 3

     4         16                 16 ÷4 4

    …  …       …  …  …

生: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它的商的确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图像上呈现出一条弧线。

师:是啊,都是研究同一个正方形,不同的是研究的变量不同,我们发现有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变化是有序可循,有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这种变量不但很奇妙,而且很有学问。想不想学?

生:(齐声高呼)想。

……

【自己这种教学设计,依托着教材呈现的素材,既遵循了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又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学习新知。】

视角之二:重温——重回故地,利于思维

【片断2:画一画】

教材安排了一道题,这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低,也比较直接,我感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教学这节课时,我改为先让学生回头观察“正比例的初步认识”中研究过的图像。经此一改,不仅学生易于理解了,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思考空间:两种正比例的量可以用图像表示,反之利用图像可以判断它们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9页再仔细看一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

生:我发现: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它的图像成一条直线。

生:图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生:面积与边长的图像成一条曲线,而两点之间的距离也不相等。

师:你们具有很强的观察与概括能力,这点我很佩服。是啊,你们新的发现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天我们先来验证一下: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它的图像是否都成一条直线,而且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否都是相等的?

……

【实践证明,而经这样一改,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学消除了施教的无奈,学生摆脱了衔接不够的无助,演绎了过程的精彩,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 本帖最后由 jsjfxx 于 2009-3-19 09:15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9 09:17:37 | 只看该作者
供参考,
3#
发表于 2009-3-19 18:09: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受益匪浅。
4#
发表于 2009-3-21 17:24:1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盐城教师联盟 ( 苏ICP备08008878号 )

GMT+8, 2025-4-27 00:45 , Processed in 1.2187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